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
舞态馀回雪,歌声逗结风。
宾客三千醉,杂沓待鸣钟。
繁华能几时,转瞬成蒿蓬。
双鹤阵云寂,丹凤梁月空。
时时见樵牧,指点认故宫。
驰景信靡停,秉烛亦已匆。
寄谢世间人,为乐及从容。
【解析】
此题考查考生对古诗文的综合分析理解能力。此类题目解答时首先通读全诗,了解诗意,然后把握诗歌主要运用的表达技巧,如修辞手法(比喻、拟人等)和表现手法(对比、渲染等)。在此基础上结合诗句进行分析,最后再回到诗歌进行整体理解。此题中,“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一句中的“桓公”指晋桓温,是东晋时期的一位名将,也是一位权臣;“罗绮”意为丝织品,此处指华丽的衣饰;“春丛”指春天的花丛。“桓公酣宴地,罗绮骄春丛”一句写出了宴会的豪华,用桓温的宴会作为背景引出诗人要抒发的情感。
【答案】
译文:桓温在白纻山举行盛大的酒宴,华丽的衣饰让春天的花丛也显得娇媚。舞者轻盈飘逸的身姿如同飘动的雪花;她的歌声宛转悠扬,好像有风儿吹拂着。三千宾客陶醉于美酒之中,他们纷纷涌向大钟敲响的地方。世间繁华能持续多久?转瞬之间又变成了蒿草和荒田。
赏析:
首联写盛宴之盛,从宴会的背景入手,点出宴会的地点,并描绘出宴会上人们穿着华美的服饰,尽情享受生活的情景。颔联通过描写宴会上的舞女和歌伎,进一步渲染了宴会的热闹场面。颈联则由宴会写到归途,以宾客们醉意未消,急于返回家中来衬托出宴会的热闹非凡。尾联写宴会过后,物是人非,感慨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