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帘高凌天,峰麓旷且平。
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
呼吸纳元气,溟蒙变阴晴。
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
上有空僧巢,岩栖炼神形。
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
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
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
从兹便高举,永极云霞情。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壮丽的山水画卷,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和人们对于自然的敬畏之情。

首句“翠帘高凌天,峰麓旷且平”描绘了一幅高山云雾缭绕的美景。翠帘是指山上的云雾,高凌天是指云雾飘浮在天空之上,与天相接。峰麓是指山脚下,旷且平则形容山脚下的景色广阔平坦。这一句描绘了山峰与云雾的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

第二句“何年此蟠龙,遂成秋水泓”描述了一条蜿蜒曲折的河流从山腰流淌下来,河水清澈见底,如同一条巨龙在山间盘旋。这句诗通过对河流的描述,表达了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第三句“呼吸纳元气,溟蒙变阴晴”描绘了天地之间大气的变化过程。呼吸纳元气是指自然界中的万物都在不断地吸收着天地之间的灵气,溟蒙变阴晴则形容大气变化无常,时而晴朗时而阴暗。这一句通过对大气变化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神奇魅力。

第四句“云雷地中起,日月波上生”描绘了天地之间的景象。云雷是指云彩和雷电交织在一起,地中起则形容云雷从地下升腾而起。日月波上生则形容太阳和月亮在天空中闪烁,波纹荡漾。这一句通过对天地之间景象的描述,展现了自然界的壮丽景象。

第五句“上有空僧巢,岩栖炼神形”描述了一处宁静的山林环境。空僧巢则形容山林之中有许多僧人居住的地方,岩栖则是形容他们在峭壁上修行。这里强调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

第六句“寥寥水月观,洞见心胸明”描绘了一片寂静的湖面,湖水与月光相映成趣,让人心境明朗。寥寥水月观则形容湖面上的倒影如镜般清晰,洞见心胸明则形容通过观察这些景色能够让人心胸开阔,洞察世事。

第七句“我昔凌天梯,恍若登赤城”回忆起自己曾经攀登过这座山的经历,仿佛回到了古代的仙境之地。凌天梯则形容登山的过程艰难而漫长,恍若登赤城则形容登上山顶后仿佛回到了古代的仙境之地。

第八句“浮杯动松影,发笑回天声”描述了饮酒时的情景。浮杯指举起酒杯,动松影则形容酒杯中的酒液与松树的影子相映成趣。发笑回天声则形容喝酒时的欢声笑语传到了天际。这一句通过对饮酒场景的描述,展现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第九句“从兹便高举,永极云霞情”总结全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从兹便高举则形容从此刻开始就应该尽情享受大自然的美好,永极云霞情则表达了对大自然永恒之美的追求和向往。

整首诗以自然景观为主线,通过对山水、云雾、树木、湖泊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和诗人对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对人生经历的描述来表达自己的感慨和思考,使得整首诗既有景致又有寓意,富有哲理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