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舫疑杯渡,虹桥似带萦。湖光湛处全无暑,云气浮时半有晴。
此时流水歌声起,此日采莲殊未已。帆回橹转逐桥斜,树里溪边是妾家。
翠裙𡜱杀风前叶,红粉娇于水上花。花开花落独含愁,人去人来不断游。
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秋露蒹葭没,秋水芙蓉歇。
菱镜年年非故颜,荷衣夜夜空明月。

【注释】

雀舫:小舟。疑杯渡:疑似船儿载着酒杯渡过湖面。虹桥,指桥。带,即长带子。云气浮时半有晴: 当天空出现一片白云的时候,天气就变得有些晴朗了。

翠裙𡜱杀风前叶,红粉娇于水上花。𡜱杀,形容女子的衣裙被风吹起的样子。红粉娇于水上花: 红粉如花瓣一样娇美地盛开在水里。

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𡜱玉斝:用玉石制成的酒杯。醉霞:饮酒后脸红如醉人的霞光。瑶华:美玉。易惊秋:容易使秋天到来。

菱镜年年非故颜,荷衣夜夜空明月。𡜱菱镜:用菱角磨成的镜子。非故颜:不是往年的容貌了。荷衣:荷叶做成的衣裳。

【赏析】

《采莲曲》,乐府相和歌楚调名。本题一作《采莲曲》。诗为写江南水乡采莲女的生活情景,以白描的手法勾勒了一幅生动的江南采莲图。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风格清新流畅,意境优美,是一首成功的民歌。

首联描写采莲女的活动。“疑船”,是说小船像船儿般飘然过湖,“杯渡”是说酒杯似杯子一般漂在水面上。“虹桥”即桥,此处指采莲桥。“带萦”二字,既写出了桥的形状,又写出了桥的轻盈。

次联描写采莲女在湖水中的活动。“湖光湛处全无暑,云气浮时半有晴”,两句中“湛”、“浮”二字用得好,它形象地表现了湖面平静、透明、无风浪的特点。“全无暑”写出了夏日湖水之清,也表现了采莲女对夏天的喜爱。“半有晴”则表现了夏日的云彩变幻无常,有时阳光明媚,有时又乌云密布。这里写出了夏日的多变,也表现出了采莲女的喜怒哀乐之情。

第三联写采莲女的活动。“此时流水歌声起,此日采莲殊未已。”两句中“此日”二字写出了采莲女的心情变化,从喜悦到悲伤再到欢乐,表现了她们的悲欢离合之情。

第四联写采莲女的活动。“帆回橹转逐桥斜,树里溪边是妾家。”两句中“逐桥斜”表现了采莲女们欢快的情绪,而“妾家”则写出了她们对家的思念之情。

第五联写采莲女的活动。“翠裙𡜱杀风前叶,红粉娇于水上花。”两句中“𡜱杀”二字用得好,它既写出了采莲女们的婀娜多姿,又表现了她们的美丽动人。“红粉娇”写出了采莲女们的娇艳美丽。

第六联写采莲女的活动。“花开花落独含愁,人去人来不断游。”两句中“独含愁”表现了采莲女们内心的忧伤之情,而“不断游”则写出了她们对生活的热爱与执着。

第七联写采莲女的活动。“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两句中“玉斝”一词用得好,它既写出了酒器的美丽,又表现了采莲女的高贵身份。“瑶华”二字写出了秋天的景色之美好。

第八联写采莲女的活动。“秋露蒹葭没,秋水芙蓉歇。”两句中“蒹葭”指的是芦苇,“芙蓉”指的是荷花。这两句中“没”和“歇”两个字使用得非常巧妙,它们既写出了秋天的自然景象之美,又表现了采莲女们对生活的满足与幸福之情。

第九联写采莲女的活动。“菱镜年年非故颜,荷衣夜夜空明月。”两句中“非故颜”写出了采莲女们岁月变迁之快,而“夜夜空明月”则描绘了她们美丽的夜晚景色。

第十联写采莲女的活动。“玉斝醉霞何惜晚,瑶华零露易惊秋。”两句中“玉斝”“瑶华”都是美好的事物,它们在这里象征着采莲女们的美丽与高贵。“惊秋”则写出了秋天的到来给她们带来的惊喜与愉悦之情。

这首民歌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采莲女们的喜爱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意。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