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乡谁不怀,名山矧余慕。
一为尘迹牵,遂阔赏心晤。
偶值芳岁阑,遥泛沧洲趣。
澄江带余霞,丹壑收残雾。
严霜委野草,寒飙振皋树。
指途寻旧踪,流盼成新寓。
鱼乐愧渊沉,鸿冥羡云骛。
归来徒是今,履往怅非素。
冬日往虞山作
故乡谁不怀,名山矧余慕。
一为尘迹牵,遂阔赏心晤。
偶值芳岁阑,遥泛沧洲趣。
澄江带余霞,丹壑收残雾。
严霜委野草,寒飙振皋树。
指途寻旧踪,流盼成新寓。
鱼乐愧渊沉,鸿冥羡云骛。
归来徒是今,履往怅非素。
【注释】:
①“故乡”二句:怀念故乡的人谁能不思念家乡呢?名山就更让人向往了。矧(shěn)何况,况且。余(yú):我。慕(mù):仰慕。
②一为:一旦。
③遂:就。阔:开阔。
④偶值:偶然遇到。芳岁阑:美好的年景即将结束。
⑤遥泛:远远地游玩。沧洲:指太湖洞庭山。
⑥澄江带余霞:清澈的江水映着夕阳余晖。
⑦丹壑(hè):红色的山涧。
⑧严霜:浓重的霜。委:委积。野草:路边的草。
⑨寒飙(biāo):冷风呼啸。振:振动。皋树:岸边的树木。
⑩指途:指着道路。旧踪:过去的踪迹。指从前走过的地方留下的足迹和痕迹。流盼:顾盼。这里指目光所及之处。新寓:新的寄居之地。
⑪鱼乐:鱼儿在水中快乐自在。渊沉:深潭里的水静止不动。渊:深渊。
⑫鸿冥:大雁在空中飞翔。冥:高远。
⑬履往:踏遍前路。履:走。怅非素:怅恨不能常驻。素:平素,平时。
【赏析】:
此诗是诗人于天启五年(1625)冬天在虞山游览时写的一组五言绝句。这组诗描绘了虞山的美景和诗人游历时的所见所闻,以及由此而生的感受、联想和感慨。全诗以“怀”字统摄,抒发了诗人对故乡和名山的眷恋之情,以及对自然景物的热爱。
首联两句写自己对于故乡的深深思念,以及对于名山的向往之情。诗人说,不论走到哪里,故乡和名山总是在心中萦绕不去,他对于故乡的思念更甚于名山的向往。这种感情,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也是诗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
颔联两句写自己被名利所困扰,无法实现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因此远离了家乡和名山,远离了那些曾经使他产生美好憧憬的事物。这种心情,可以说是一种普遍的人类情感,也可以说是诗人的一种普遍的人生感受。
颈联两句写自己在游览中看到的美好景色,以及自己对此产生的感慨。澄江、丹壑、严霜、寒飙、指途、新寓等等词,都是诗人所看到的美景。而鱼的快乐和大雁的高飞,则表达了诗人对此的羡慕。这些景色,既美丽而又令人感到惆怅,因为这一切的美好都只是暂时的,无法长久存在。
尾联两句写自己对于未来的恐惧和不安。诗人说自己已经回到故乡,但过去的路已经被踏遍,未来的路还很长,而自己却感到怅恨不已,无法常驻其中。这是一种人生无奈的感觉,也是一种对于未来的恐惧感。
整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五句话,但却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内涵和深刻的人生哲理。诗人以独特的眼光和敏锐的心灵观察和体验了周围的世界,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自然和社会的认识和感受。这种艺术手法和表达方式,使得这首诗成为一首脍炙人口的作品,流传千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