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殿灾,双阙燎。天子避寝,厌胜以祷。朝右个,御西清。
玉食有减,金悬无声。谁其梓慎窥大庭,流乌化雀将焉征。
除旧布新承天意,司空饬材俾壮丽。宅中建极,钦哉从事。
【注释】:
三殿灾,双阙燎。天子避寝,厌胜以祷。朝右个,御西清
三殿:指皇宫中的正殿和中殿、后殿。双阙:指宫门前两侧的两座高耸的石柱。燎:火,这里指火烧三殿。天子:即皇帝。避寝:躲避寝宫。厌胜:消除灾祸的意思。祷:祈祷。朝右个:朝见皇帝,称“个”。御西清:驾到皇宫西侧。西清:皇宫的西面,也泛指皇宫。玉食:皇帝的膳食。有减:减少。金悬:皇帝悬挂在腰间的玉佩。无声:没有声音。谁其梓慎窥大庭?
流乌化雀将焉征?
谁:疑问词。梓慎:春秋时的大夫。窥:窥视。大庭:庭院,指朝廷,这里指宫廷。流:飞。乌化雀:鸟变作麻雀。将:将要。焉:哪里。征:征兆。除旧布新承天意:扫除旧弊,建立新政,顺应天命。司空:官名。饬(chì赤):整治,修饰。材:人才,能力。俾(bǐ必):使。壮丽:雄伟壮观。宅中建极:建树功业,成就伟业。钦哉从事:敬恭从事,恭敬地努力工作。
【译文】:
三座宫殿遭火灾被焚毁,双阙也燃起熊熊大火。皇帝躲避寝室,用祈求消灾的方式祷告上天。清晨上朝,皇帝驾临皇宫西部。膳食减少,玉佩无音,是谁像梓慎一样窥视宫廷大事,飞鸟变成麻雀有什么征兆?
除旧布新顺应天意,司空整治人才能力使国家昌盛。建造宏伟功业,敬恭努力工作。
赏析:
《乐府十二首》是唐代诗人王勃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首诗主要讲述了唐高宗李治时期发生的三殿火灾事件,歌颂了当时皇帝对灾祸采取的祈禳之策,反映了唐高宗时的政治形势。
诗的开头两句“三殿灾,双阙燎。天子避寝,厌胜以祷”,描绘了三大殿和双阙发生火灾的悲惨场景,并表达了唐高宗面对灾难时的无奈和焦虑。他为了平息灾祸而祈祷上天,这体现了他对国家命运的关注和忧虑。
接下来的诗句“朝右个,御西清”描述了皇帝早晨上朝的情景,暗示了他处理政务的勤勉和严谨。这里的“右个”可能是指皇帝的座位或办公地点,而“御西清”则可能指的是皇帝驾临皇宫西部的场所。
接下来的内容“玉食有减,金悬无声。谁其梓慎窥大庭,流乌化雀将焉征?”则是通过描绘皇帝膳食减少和玉佩无声来表达他对灾祸的关注和担忧。同时,还提到了一个名叫梓慎的人,他可能是一位官员或者顾问,通过观察宫廷事务来提供政治建议。
最后几句“除旧布新承天意,司空饬材俾壮丽。宅中建极,钦哉从事”总结了整首诗的主题思想。它表达了唐高宗在处理国家事务时遵循天命、顺应民意的决心,以及他对于政治改革的重视。同时,还强调了皇帝应该恭敬地努力工作,以实现国家的繁荣昌盛。
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唐高宗时期的政治局势,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风尚和文化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