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节晨持出北门,迢迢古道入荒村。
日烘槁壤似霜色,风荡残沙成浪痕。
解渴仆夫求茗汁,疗饥野妇斸藜根。
行看至祷通恒岳,海内均沾雨露恩。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纪行诗。诗人于恒岳祷雨的途中,写下了这首记事诗。

首联点出时间、地点和使命。颔联写旅途中所见景色,颔、颈两联之间有转折关系,颈联写祈雨后的情景。尾联写祈雨成功。全诗意脉贯通,情景交融,意境高远。

“使节晨持出北门”,点明出发的时间和地点。“迢迢古道入荒村”,“迢迢”形容路途遥远。“荒村”,指村落荒凉。这两句写从北门出发,进入荒村的旅途景象。

“日烘槁壤似霜色,风荡残沙成浪痕。”写途中所遇到的自然景象。“日烘”“风荡”,都表现天气炎热。“槁壤”与“残沙”,说明沿途都是干裂的土地和被风吹动的沙地。“似霜色”“成浪痕”,形象地写出烈日下土地干裂,大风过后,地面留下的痕迹。这两句写旅途所见,是实景描写。

第三联写祈雨之后,人们求得甘泉解渴。“解渴仆夫求茗汁”一句中的“茗汁”,指茶水。“仆夫”,即仆人。这一句写仆夫们为了求解渴,不惜长途跋涉,去寻找泉水。“疗饥野妇斸藜根”,这两句写野妇们在祈祷时,为了求得食物,她们只好挖食野草。这两句写祈雨后人们生活困苦。

第四联是说祈雨成功,普降甘霖。“行看至祷通恒岳”,“至祷”,即诚心祈祷。“恒岳”,即泰山。这两句意思是说,只要诚心祈祷,泰山就会降雨。“海内均沾雨露恩”,这两句写祈求雨水普降,让天下人都得到滋润。这是对百姓的美好祝愿,也反映了诗人对人民的深厚感情。

这首诗语言质朴平易,但含蓄深远,富有哲理。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