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雏牧竖倚陂陀,闲纵芳村绿草多。
残喘只今谁复问,古槐阴处痒频摩。

【注释】

弄雏牧竖:指牧童。倚陂陀:靠在水边。残喘:喘息,指病弱的人的呼吸。谁复问:还有谁会来问候。古槐阴处:指老树浓荫下。痒频摩:形容人用手摩擦痒处。

【译文】

在水边牧牛的牧童倚着水边,悠闲地放牧在芳草繁茂的村庄里。

现在还有谁还会来慰问他呢?只有那棵古老的槐树在浓荫下让他时时去抚摸。

【赏析】

这首诗描写了一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画卷,诗人以清新明快的语言、朴素平易的文字,勾勒出一个充满生机和乐趣的田园生活场景。

“弄雏牧竖倚陂陀”一句,写牧童在水边放牧的情景。“弄雏”,即戏弄小鸡。“牧竖”,是古代对放牧小孩的称呼。“倚陂陀”,即靠着堤岸或水边的台子。这一句诗,通过动作描写和环境描写,生动地展现了牧童的天真烂漫和无忧无虑。

“闲纵芳村绿草多”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牧童的生活环境。“闲纵”一词,表达了牧童的悠然自得之情;“芳村”二字,点明了牧童所处的地方是一个花香四溢的村落。“绿草多”三个字,则形象地描绘出了一片生机勃勃的草地景象。这两句诗,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摹,将读者带入了一个宁静而美丽的田园之中。

“残喘只今谁复问”一句,表达了牧童内心的孤独与无助。这里的“残喘”一词,既形容牧童身体虚弱,又暗含其生活的艰辛。“谁复问”,意为又有谁还记得我这个放牛娃呢?这一句诗,通过反诘句式的运用,深刻地揭示了牧童内心深处的无奈与辛酸。

“古槐阴处痒频摩”一句,则是对牧童生活状态的具体描写。这里所说的“古槐阴处”,指的是一棵古老而高大的槐树下。“痒频摩”三个字,既形象地描绘了牧童用手摩挲痒处的情境,又暗示了他内心的渴望与无奈。这一句诗,通过细节的刻画和情感的抒发,使得整个画面更加鲜活而富有层次感。

这首诗以牧童为主人公,通过对其生活环境、内心世界以及生活状态的细致描绘,展现了一幅充满生机与乐趣的田园生活画卷。诗人巧妙地运用了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得诗歌语言优美而富有韵律感。同时,诗歌还通过对牧童内心世界的深入挖掘,表达了对社会现实和个人命运的关注和思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