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年视草上鳌峰,日照琅玕翠影重。
一别凤池今十载,枝枝犹带露华浓。
【注释】
昔年视草:指过去在朝为官时,负责起草文书的职务。视草,古代指撰写诏令、章奏等文书的官职。鳌峰:指中岳嵩山,因山峰形似巨鳌而得名。
日照琅玕翠影重:阳光照耀下,玉石般的竹子青翠欲滴,光影交错显得更加浓密。
凤池:凤凰池,比喻高贵的职位。
枝枝犹带露华浓:树枝上还挂着晶莹的露水,色彩鲜艳。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对昔日在朝为官时所写的竹石进行题咏之作,抒发了作者对往昔的追忆与怀念之情。
首句写诗人曾经担任过起草文书的官职,负责撰写诏令、章奏等文书。他站在巍峨的中岳嵩山之巅,眺望着那一片碧绿的竹林,阳光透过竹叶洒下斑驳的光影,使得竹影显得更加浓密。这里的“日”字,既形容太阳光的强烈,又暗示着诗人在朝为官时所处的尊贵地位。
第二句写诗人离开官场已经十年之久。尽管他已经远离了那个繁华的世界,但那些曾经陪伴在他的身边的人,如同僚、朋友等,依然时常出现在他的回忆之中。这里的“今”字,表示时间的流逝和变迁。
第三句则是诗人对过去的感慨。他曾经担任过凤池这样的高贵职位,但现在却已经离开了那里十年之久。虽然他现在已经不再是朝廷中的官员,但那些曾经与他共事的人们仍然时常想起他,对他的离去感到惋惜。这里的“今”字,既表示时间的推移,又暗示着诗人曾经的辉煌成就。
第四句则是诗人对竹子和石头的赞美。他看到那些生长在岩石上的竹子,虽然经历了风风雨雨,但却依然生机勃勃,枝繁叶茂。这些竹子仿佛是在诉说着他的坚韧不屈的精神品质。这里的“犹”字,表达了诗人对竹子的珍视之情。
最后一句则是诗人对竹子的赞赏之情。他看到那些挂在枝头的露珠,晶莹剔透,色彩鲜艳。这些露珠就像一颗颗璀璨的珍珠,镶嵌在竹子的枝头。这里的“浓”字,不仅描绘了露珠的颜色,更表现出了竹子的丰满之美。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将诗人对竹子和石头的赞美之情表达得淋漓尽致。同时,也通过对竹子和石头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往昔岁月的回忆与怀念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