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爱竹渐成癖,幽丛每欲从人移。当轩一本颇失养,隔岁顿令枝叶萎。
长镵斸去良可惜,月夕风晨秋寂寂。邹君过我出此图,爽气飘飘生两腋。
渭川淇澳千万竿,潇湘两岸烟水寒。天生胜境不能往,咫尺尽向毫端看。
老干新梢生意足,箨龙怒角抽寒玉。仿佛风雷起平麓,只恐高飞穿我屋。
看罢殷勤卷付君,持归远到清江濆。高堂素壁时挂此,何须别种筼筜云。
君不闻此君一日不可无,栽培灌溉胡为乎。不如似君写数挺,举杯吟对聊相娱。

【解析】

此诗作于宋孝宗淳熙八年(1181),作者时为潼川府路安抚司参议。“题渝川邹贵彝墨竹”是第一联,写诗人对墨竹的爱好及自己亲手培育墨竹的经历。“平生爱竹渐成癖”一句点明了题旨,表明作者酷爱竹子。接着以移竹比喻人的性格和行为:当轩的一棵因失去养护而枯萎,隔年的一棵枝叶萎顿。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墨竹的钟爱之情和精心培育的过程。“长镵斸去良可惜”一句中用“长镵”来说明自己的培育过程。“月夕风晨秋寂寂”四句写墨竹生长的环境、季节及其与环境的和谐关系。“清雅绝俗”是竹子的外在特征,而“爽气飘飘生两腋”则表现了墨竹内在的气质。“渭川淇澳千万竿”一句,借景抒怀,抒发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之情;“天生胜境不能往”一句,表达了作者对美景的留恋,以及由此产生的无奈之感;“咫尺尽向毫端看”一句,则进一步强调了美景在咫尺间,难以企及的遗憾。“老干新梢生意足”两句,描绘了墨竹生机勃勃的情态,“箨龙怒角抽寒玉”一句,则将墨竹拟人化,形象地写出了其生命力之强。“只恐高飞穿我屋”一句,既写墨竹的生命力,也写出了作者对墨竹的喜爱之情;最后两句,以议论的方式表达出作者的惜墨之情。“君不闻此君一日不可无,栽培灌溉胡为乎”二句,是对邹贵彝的鼓励与劝导;“不如似君写数挺,举杯吟对聊相娱”,则是对邹贵彝的赞美与祝福,表达了对朋友的深情厚谊。

【答案】

①平生爱竹渐成癖,幽丛每欲从人移。当轩一本颇失养,隔岁顿令枝叶萎。(喜爱竹子并亲手培护它,但当轩的一株已失去养护)②长镵斸去良可惜,月夕风晨秋寂寂。邹君过我出此图,爽气飘飘生两腋。(长镵斸去,很可惜,但月夕风晨,秋日里却能感觉到爽气)③渭川淇澳千万竿,潇湘两岸烟水寒。(以渭川淇澳、潇湘两岸来比喻墨竹)④天生胜境不能往,咫尺尽向毫端看。(墨竹虽然生长在美好的环境中,但人们无法到达)⑤老干新梢生意足,箨龙怒角抽寒玉。(老树的新枝生机勃勃,就像箨龙一样奋力向上)⑥仿佛风雷起平麓,只恐高飞穿我屋。(墨竹好似有风雷之力)⑦看罢殷勤卷付君,持归远到清江濆。(把画好的墨竹送给友人)⑧高堂素壁时挂此,何须别种筼筜云。(在高堂素壁上悬挂墨竹,不必再另外种植筼筜竹)⑨君不闻此君一日不可无,栽培灌溉胡为乎。不如似君写数挺,举杯吟对聊相娱。(邹贵彝你要知道,这墨竹一天也不能没有,如果天天要栽培、灌溉,那为什么?不如像他这样写几支竹箭,一起举杯吟诵,互相娱乐吧!)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