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坤浑沌二气相荡摩,盘古未出浩劫渺渺知如何。
一从高下奠清浊,山岳峙立流江河。至今山作漾沙势,水载厚地无停波。
百川万折竞趋海,连峰迤逦堆青螺。嗟我闲情本好游,一官束缚如茧窠。
天生好景在人世,未得放棹穷经过。老彭翛翛江海客,胸蟠造化谁能识。
醉握毛锥写作图,万里分明归咫尺。风雨溟蒙元气俱,林霭阴森鬼神泣。
令我披图思爽然,恍若掀篷倚秋壁。高者何为如削玉,峨眉熊耳通巴蜀。
低者何为如伏象,滟滪瞿塘雪涛涨。远如群龙飞上天,近如万马奔饮泉。
深壑幽沉积苍翠,浅渚洄洑涵清涟。巫峰十二净可摘,瑶篸散掷夔门边。
汉皋春晚客遗佩,湘浦晓凉人刺船。山长水远望不极,满目但见浮岚烟。
钖山浦君最潇洒,不爱黄金偏爱画。得此何殊席上珍,白璧明珠喜盈把。
【注释】
①乾坤:天地。乾坤浑沌二气相荡摩:乾坤,指天地。乾坤浑沌二气相荡摩,指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相互激荡与磨砺。盘古未出浩劫渺渺知如何:盘古,传说中开天辟地的巨人。未出,指还没有出现。浩劫,大灾难。浩劫渺渺,指巨大的灾难。
②一从:自从。奠清浊:奠定清浊。山岳峙立流江河:山岳耸立,江河流淌。峙立,耸立;流淌,流动。
③百川万折竞趋海,连峰迤逦堆青螺:百川,众多的河流。万折,千折。竞,争先恐后。趋,向。青螺,青色的螺壳,比喻青山。
④嗟我闲情本好游:嗟叹我本来喜欢游览。
⑤老彭翛翛江海客:老彭,指老子。《庄子·逍遥游》:“藐姑射之山有神人曰壶子,……乘云气而养于太虚。”“藐姑射之山”在今山西晋南地区,“壶子”即老子。翛翛,飘然的样子。
⑥胸蟠造化谁能识:胸中包容着造化,谁能了解?蟠,盘踞。
⑦醉握毛锥写作图:喝醉了握着毛笔作画。
⑧风雨溟蒙元气俱,林霭阴森鬼神泣:溟蒙,迷蒙不清。元气,宇宙间的精微物质。林霭,树林中的雾气。阴森,阴暗森森。鬼、神,泛指神灵。泣,哭泣。
⑨令我披图思爽然:让我翻开画卷思考时非常舒畅。爽然,舒畅的样子。
⑩恍若掀篷倚秋壁:好像掀起船篷依靠在秋天的墙壁上。
⑪高者何为如削玉,峨眉熊耳通巴蜀:高的山峰像被削去了玉石,峨嵋山(今四川峨眉山)和熊耳山(在今湖北境内)通向巴蜀一带。
⑫低者何为如伏象,滟滪瞿塘雪涛涨:低的地方像伏在地上的大象,滟滪(yàn yù音俨玉)瞿塘(在今四川奉节附近),长江三峡中的险滩。雪涛,形容江水汹涌澎湃,像积雪一样翻滚。
⑬远如群龙飞上天,近如万马奔饮泉:远看像是许多条龙腾空飞舞,近看像是成千上万匹马奔腾饮水。
⑭深壑幽沉积苍翠,浅渚洄洑涵清涟:(深谷中)山涧幽静沉积着青翠的树木,小湖里回流的水波映照着清澈的涟漪。
⑮巫峰十二净可摘:巫山十二峰,景色秀丽,登临可尽览众峰美景。净可摘,干净得像可以摘取。
⑯瑶篸散掷夔门边:美丽的珊瑚散布在夔门外的河边。
⑰汉皋春晚客遗佩:汉皋县(在今湖北宜昌西)的夜晚,一位游客遗落了玉珮。遗佩,遗失的玉佩。
⑱湘浦晓凉人刺船:湘浦(在湖南省),清晨凉爽,人们驾舟而行。刺船,用长竿打鱼。
⑲山长水远望不极,满目但见浮岚烟:山长水远,望不到尽头。浮岚烟,云雾缭绕的景象。
⑳钖山浦君最潇洒,不爱黄金偏爱画:锡山浦(在今江苏宜兴西南),那位朋友最为洒脱,他不喜欢黄金而喜爱绘画。
㉑得此何殊席上珍,白璧明珠喜盈把:得到这幅画就像得到了珍贵的宝物,欢喜得手拿着它就像拿着美玉明珠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作者通过描绘一幅画卷来赞美大自然的壮丽景色。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山的雄奇壮美;后半部分则着重刻画画上的景物以及画家的创作精神。
首联写画中所展示的自然景象:乾坤浑沌二气相荡摩,盘古未出浩劫渺渺知如何。天地间阴阳二气的相互激荡与磨砺构成了一幅幅壮阔的景象。盘古未出,说明天地混沌;浩劫渺渺,表现天地初辟时的茫茫一片。诗人以“乾坤”概括宇宙万物,以“浑沌”形容天地初辟时的混沌状态,以“二气相荡摩”表现自然界的动态变化。盘古未出和浩劫渺渺都表明天地形成之初的原始状态和不可逆转性。这两句诗既点出了画的主题,又是对整个自然世界的总写,为全诗定下了雄浑开阔的风格基调。
颔联写山岳峙立,江河流淌,勾勒出一幅宏伟壮观的山水图景。诗人用“高下”、“清浊”、“峙立”、“流”“江河”“涌”“山作漾沙势”“河载厚地无停波”等词语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高山峻岭矗立天际,江河奔流不息地向前延伸。诗人运用夸张、拟人的手法,赋予山水以生命和情感,使读者仿佛看到一幅雄伟壮观的山水画卷。
颈联写画上的景物:百川万折竞趋海,连峰迤逦堆青螺。这两句诗以“百川”和“连峰”分别写出江河的源远流长和山峦的连绵起伏。百川万折竞趋海,表达了诗人对江河汇聚成海洋这一自然现象的感慨;连峰迤逦堆青螺,则描绘了山峦叠嶂、层峦叠翠的壮丽画面。诗人运用夸张和拟人的手法,将山峦描绘得像是青螺一样堆积在一起,使画中的景物更加神奇迷人。
尾联写画中的物象:深壑幽沉积苍翠,浅渚徊洑涵清涟。深壑幽潭积翠绿,浅渚回旋流水清澈。诗人以“深壑”和“浅渚”分别描绘出山水之间的层次感和深度感;“沉翠”和“澄涟”则描绘出山水之间的色彩和形态特征。这些描写不仅展现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还体现了诗人对山水之间相互依存关系的深刻理解。
最后两句写画中的意境:钖山浦君最潇洒,不爱黄金偏爱画。锡山浦(在今江苏宜兴西南),那位朋友最为洒脱,他不喜欢黄金而喜爱绘画。诗人通过对这位朋友的赞赏表达了自己对绘画艺术的喜爱之情。他认为绘画能够捕捉到自然之美,而黄金则无法与之相比。诗人以“钖山浦”指代画家,以“君”指代画家本人;“潇洒”形容其个性洒脱自如,不受拘束;“不爱黄金”则表明他对金钱的追求不屑一顾。这两句诗既赞美了画家的个性和才华,又表达了诗人对艺术的独特见解和追求。
整首诗通过对一幅画作的描绘和赞颂,展示了大自然的壮美风光和画家的创作才能。诗人运用丰富的意象和形象的语言,将山水之间的和谐之美和画家的个性魅力融为一体,使整首诗充满了诗意和艺术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