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泰山之巅蟠老龙,高盖偃蹇排寒冬。参天自是隔风雨,胡乃坐累秦人封。
又不见匡庐之崖霜雪盛,马鬣麈尾枝交映。已从方士资养生,更向桑门作谈柄。
何如凤台之西千万栽,一一长身封绿苔。贞姿高洁负奇气,磥砢总是明堂才。
乍疑森森剑佩羽林客,怒发冲冠铁衣涩。又疑翩翩云罕纷前驱,翠葆碧幢攒列戟。
大株小株鳞甲坚,正直岂畏藤萝缠。露滋雨洗净如沐,但见万壑摇苍烟。
道乡之孙我之友,爱隐松关与松偶。城市红尘没马深,谁解寻盟岁寒叟。
秋官放笔写作图,墨华满纸烟模糊。经雷蜕骨缩人瘿,拔地怪柯编虎须。
披图浩歌对君酌,素云绝胜苍烟壑。上苑霏微烟更多,来游好控巢松鹤。
万壑苍烟卷为邹允达赋君不见泰山之巅蟠老龙,高盖偃蹇排寒冬。参天自是隔风雨,胡乃坐累秦人封。
注释:你看那泰山顶上蟠卧着一条巨龙,它高耸入云,巍然屹立,仿佛能挡住冬天的寒风和寒冷的冬季。然而它却因为这样而受到秦人的指责。
赏析:此诗以泰山作比喻,赞美了邹允达的高洁品质。诗人通过对泰山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敬仰之情。同时,也借泰山之巅蟠卧的老龙形象,隐喻了邹允达在政治斗争中坚守原则、不为所动的精神风貌。
又不见匡庐之崖霜雪盛,马鬣麈尾枝交映。已从方士资养生,更向桑门作谈柄。
注释:我再也看不见庐山顶上的霜雪多么盛大,只有马鬣和麈尾相互交织在一起。他已经通过方士的方式追求养生之道,并且还在桑门之间谈论着大道理。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庐山的美丽景色。诗人通过描绘庐山上的霜雪和植被,表达了对邹允达的赞赏之情。同时,也借庐山之崖的霜雪和马鬣麈尾相映成趣的景象,隐喻了邹允达在追求养生之道的同时,也在桑门之间谈论着大道理的品质。
何如凤台之西千万栽,一一长身封绿苔。贞姿高洁负奇气,磥砢总是明堂才。
注释:比起庐山的美景来,那凤凰台西边的树木更加美丽。每一棵都长满了绿色苔藓。他们的品格高尚,气质独特,就像是那些被选进朝廷的人才一样。
赏析:此诗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台上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高洁品格和卓越才能的赞美。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在朝廷中的地位和成就。
乍疑森森剑佩羽林客,怒发冲冠铁衣涩。又疑翩翩云罕纷前驱,翠葆碧幢攒列戟。
注释:乍看之下,似乎这些树木就像剑佩羽林客般森严,它们的枝叶如同战士的头盔般坚硬锐利。再仔细一看,却又觉得它们好像是云中仙人纷至沓来的前导,绿色的叶片如同翡翠般的帽子和碧绿的旗帜,密集地排列在一起,如同军队中的战旗。
赏析:此诗进一步描绘了凤凰台上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敬仰和崇拜之情。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的威武和英勇。
大株小株鳞甲坚,正直岂畏藤萝缠。露滋雨洗净如沐,但见万壑摇苍烟。
注释: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树木,它们的鳞片都是坚硬的,不会因为藤萝的缠绕而变得柔弱无力。即使是在露水和雨水的滋润下,也能像沐浴一般干净。只见那无数的山沟壑谷都被这一片片的树木覆盖,仿佛都在摇曳生姿,仿佛都在轻轻摆动着那苍茫的天空。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凤凰台上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的坚韧和毅力。
道乡之孙我之友,爱隐松关与松偶。城市红尘没马深,谁解寻盟岁寒叟。
注释:我这位道乡的朋友非常喜欢隐居在松树环绕的松关之中,他喜欢和松树为伴。城市的繁华尘世已经淹没了他的马蹄深处。谁能理解这样的朋友呢?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凤凰台上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深厚友谊。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的淡泊名利、超脱世俗的品质。
秋官放笔写作图,墨华满纸烟模糊。经雷蜕骨缩人瘿,拔地怪柯编虎须。
注释:秋天的时候,皇帝挥笔写下了一幅画。整幅画充满了浓墨的颜色,让人感到一种朦胧的美。经过雷电的洗礼,树木的骨骼收缩起来,变成了人颈上的那种形状。那些巨大的树木仿佛是一只只怪兽,它们的根须紧紧地扎在土地里,仿佛是为了保护这片土地而存在。
赏析:此诗继续描绘了凤凰台上的树木。诗人通过对树木的描绘,表达了对邹允达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的坚韧和毅力。
披图浩歌对君酌,素云绝胜苍烟壑。上苑霏微烟更多,来游好控巢松鹤。
注释:披览这幅画作,我不禁高声歌颂,云雾缭绕的景象比那苍茫的天空还要美。在这上苑之中,云雾缭绕的景象更是显得格外迷人。如果你来到这里游玩,一定不要错过欣赏这些美丽的松鹤哦!
赏析:此诗以咏画的形式表达了对邹允达的敬仰之情。诗人通过对画作的描写,表达了对邹允达的崇敬之情。同时,也借此比喻,赞扬了邹允达的美好品质和他所处的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