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山在水江无波,小舟一叶如飞梭。山光压舟载不起,满目排空横翠蛾。
中林可是扬雄宅,路指岩阿放舟入。问字须教酒剩携,谁识先生玄尚白。
苔封藓蚀一径微,绿萝古树环荆扉。阴岚漠漠每入户,空翠蒙蒙常湿衣。
夜来一雨经林薮,添得江声满前浦。开门万壑总浮云,吞却山根犹未吐。
幽邻雅好能无同,一簇人家居瀼东。危桥策杖从小童,来往惟应桑苎翁。
嗟哉卧龙耽隐约,何似为霖遍寥廓。君不见伊尹当年耕有莘,三聘幡然起丘壑。

《碧山在水江无波——倪谦山水诗》

《碧山在水江无波,小舟一叶如飞梭。山光压舟载不起,满目排空横翠蛾。》: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动的水墨山水图,展现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深刻感悟和独特理解。“山光压舟载不起”,这句诗形象地表达了山峰高耸入云,令人望而生畏的气势;“满目排空横翠蛾”,则描绘了天空与水面相接的景象,如同一幅流动的画面,充满了诗意。

《中林可是扬雄宅,路指岩阿放舟入。问字须教酒剩携,谁识先生玄尚白。》:此句描绘了诗人在山路上行走的场景,他驻足于扬雄的宅邸前,似乎在思考着什么。诗人还提到了“问字须教酒剩携”,这可能暗示了他在这里寻找知识或智慧的愿望,以及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尊重。而“谁识先生玄尚白”则可能是在表达对某人的敬仰之情,以及对这位先生的崇高地位和卓越才能的赞美。

《苔封藓蚀一径微,绿萝古树环荆扉。阴岚漠漠每入户,空翠蒙蒙常湿衣。》:诗中的“苔封藓蚀一径微”,“阴岚漠漠每入户”,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古老的画面,苔藓覆盖的小径显得幽静而神秘,仿佛隐藏着无尽的故事;而“空翠蒙蒙常湿衣”则表达了诗人对这片山水景色的喜爱和留恋之情。这种美景让他感到心旷神怡,仿佛被这片美景所包围。

《夜来一雨经林薮,添得江声满前浦。开门万壑总浮云,吞却山根犹未吐。》:此句描绘了夜晚大雨过后的景象,雨水滋润了林薮,增添了江声,使得前浦更加宽广。然而,尽管山峦被云雾吞没,但它们仍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坚韧和不屈。

《幽邻雅好能无同,一簇人家居瀼东。危桥策杖从小童,来往惟应桑苎翁。》:诗中的“幽邻雅好能无同”,描绘了诗人与邻居的友好关系;他们共同居住在这个社区里,相互关心和支持,形成了一种和谐的氛围。而“危桥策杖从小童,来往惟应桑苎翁”,则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一位老人正在桥上挥动拐杖,他可能是一个渔夫或者农民,他的日常生活充满了艰辛和努力。

《嗟哉卧龙耽隐约,何似为霖遍寥廓。君不见伊尹当年耕有莘,三聘幡然起丘壑。》:诗中的“嗟哉卧龙耽隐约,何似为霖遍廖廓”,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他认为隐居是一种高尚的生活方式,可以远离尘世的纷扰,追求内心的平静和自由。而“君不见伊尹当年耕有莘,三聘幡然起丘壑。”则是对历史上一位伟大人物的描述;伊尹曾是商朝的一位贤臣,他三次应聘才被重用,后来辞去官职回到家乡务农,但他的智慧和才能依然被人们所铭记。

倪谦的《碧山在水江无波》以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卷,不仅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象,也反映了诗人的情感世界和人生哲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