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人遥隔潇湘渚,一望琅玕翠如许。
欲往从之路阻长,两岸冥冥足烟雨。
雨馀满林秋气清,绿烟常向沧江横。
日高不辨鹧鸪影,风细时闻鸾凤声。
万竿玉立何潇洒,谁把霜毫为君写。
远水平吞青草湖,寒云迥接苍梧野。
老仙公退居南宫,爱此湘皋冰雪丛。
莫嫌岁晚镇相对,为与此君标格同。

【解析】

此诗是诗人为邹侍郎所作的一篇赋,全诗以“烟竹”为线索,写潇湘渚的景色,抒发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其一:“美人遥隔潇湘渚,一望琅玕翠如许。”首句起势突兀,点出潇湘渚的美景,接着用“一望”二字,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那遥远的潇湘。接着,又通过“美人遥隔”和“琅玕翠如许”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了对友人远在潇湘的美好景致的思念。

其二:“欲往从之路阻长,两岸冥冥足烟雨。”第二句紧承首句中的“美人遥隔”,进一步描写潇湘渚的美丽景致。然而,诗人却因为路途遥远而无法前往,只能望着烟雨蒙蒙的潇湘渚,感叹自己的无奈和遗憾。

其三:“雨馀满林秋气清,绿烟常向沧江横。”第三句紧承前两句,继续描述潇湘渚的美景。当雨水过后,满目苍翠,一片清新的秋意。而那绿色的烟雾,常常飘向沧江之中,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

其四:“日高不辨鹧鸪影,风细时闻鸾凤声。”第四句紧承前一句,继续描写潇湘渚的美景。然而,当太阳高照时,连鹧鸪的影子都分辨不出来;当微风细吹时,偶尔还能听到鸾凤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潇湘渚的美景更加生动、立体。

其五:“万竿玉立何潇洒,谁把霜毫为君写。”第五句紧承前几句,再次强调了潇湘渚的美丽景致。而在这美丽的景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那些挺拔如玉的竹子,它们仿佛在为诗人作画,让人陶醉其中。然而,这些美丽的景致又是那么地让人难以忘怀,让人忍不住要为之倾倒。

其六:“远水平吞青草湖,寒云迥接苍梧野。”第六句紧承前几句,继续描写潇湘渚的美景。远处的水平线,似乎吞没了青草湖的轮廓;而那片苍茫的天空,与远方的苍梧相映成趣。这种对比鲜明的画面,使得潇湘渚的美景更加丰富多彩。

其七:“老仙公退居南宫,爱此湘皋冰雪丛。莫嫌岁晚镇相对,为与此君标格同。”第七句紧承前几句,继续描写潇湘渚的美景。这里,“老仙公”是指诗人自己,他在退隐之后,依然喜爱这片充满冰雪的世界。而诗人则希望年老的自己不要嫌弃岁晚的萧瑟与冷寂,能够与这位朋友一同欣赏这潇湘渚的美景。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杜甫为邹侍郎所作的一篇赋。全诗以“烟竹”为线索,写潇湘渚的景色,抒发了对友人的眷恋之情。

首联起笔突兀,点出潇湘渚的美景,接着用“一望”二字,把读者的视线引向那遥远的潇湘。接着,通过“美人遥隔”、“琅玕翠如许”两个意象,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卷,表现了对友人远在潇湘的美好景致的思念。

颔联紧承首联,写诗人因路遥而不能前往潇湘渚的心情。诗人站在潇湘渚的岸边,仰望着烟雨朦胧的天际,感叹着自己的无奈和遗憾。这一联通过对潇湘渚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颈联紧承颔联,进一步描述了潇湘渚的美景。当雨水过后,满目苍翠,一片清新的秋意油然而生。而那绿色的烟雾,常常飘向沧江之中,给人一种宁静、优美的感觉。这一联通过对潇湘渚美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深情厚谊。

尾联紧承颈联,继续描写潇湘渚的美景。当太阳高照时,连鹧鸪的影子都分辨不出来;当微风细吹时,偶尔还能听到鸾凤的声音。这些细节描写,使得潇湘渚的美景更加生动、立体。最后两句则是诗人的感慨之语:既然已经如此美丽,那就不要再犹豫了,一定要去潇湘渚看看啊!这既是对友人的邀请,也是对自己情感的抒发。

全诗以“烟竹”为线索,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真挚的情感,展现了潇湘渚的美景和诗人对友人的深切怀念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