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然燕然高插天,上摩日月含云烟。
屹如砥柱镇北鄙,残敌睥睨不敢前。
具瞻方为人倚赖,一旦倾颓嗟变迁。
呜呼讴兮讴声切,霜雪入树皆僵折。

【注释】

燕然:山名,在今内蒙古自治区杭爱山北阴山下。高插:耸立。摩:触。日月:指山势巍峨。含:笼罩。烟:云雾缭绕。砥柱:山名,在河南省三门峡市北。残敌睥睨:形容敌人嚣张气焰。方:当、正。人倚赖:为众人所依赖。倾颓:坍塌。嗟:叹词,表示感叹。呜呼:哀叹。讴声切:歌声凄切。霜雪:霜冻和雪,这里指严寒的天气。入树皆僵折:树木因寒冷而枯死。

【译文】

燕然山高耸入云,它耸立在天地之间,像一座巨柱一样矗立在那里,北边的敌人看到它,也不得不收敛自己的锋芒,不敢贸然进犯了。

燕然山屹立不倒,是大家共同倚仗的地方,但是有一天它突然坍塌了,大家为此叹息不已,这是什么原因呢?

啊!燕然山啊!你的歌声多么悠扬,你那悲壮的歌声让大地都为之震动。

【赏析】

此诗以咏燕然山之险固为题,赞颂其为“燕然”的高大雄伟,并借以抒写作者的豪迈气概。

开头两句“燕然燕然高插天,上摩日月含云烟。”描写燕然山耸入云霄,凌驾日月之上,与云烟相接。诗人用夸张的手法来表现燕然山的高峻,既突出了燕然山的雄奇,又渲染出一种肃穆的氛围。接着,诗人又以拟人化的手法,描绘了燕然山巍峨屹立的雄姿:“屹如砥柱镇北鄙,残敌睥睨不敢前。”砥柱是黄河中流的一座山,形似剑锋直刺河心,用以支撑河床。这里诗人将燕然山比喻成砥柱,形象地描绘出了燕然山的高大、坚固。同时,还暗示了燕然山具有抵御外侮、保家卫国的伟大作用。最后一句“具瞻方为人倚赖,一旦倾颓嗟变迁。”则是对前文的总结和升华。诗人以“人倚赖”来形容燕然山的重要性,表达了对其深厚的敬意。但同时,诗人也指出了燕然山的不稳定性,“一旦倾颓嗟变迁”。“嗟”字在这里表达了诗人的遗憾和惋惜之情。

诗人转向对燕然山本身的吟咏:“呜呼讴兮讴声切,霜雪入树皆僵折。”这句诗的意思是说,燕然山的歌声多么悠扬激越,仿佛能穿透人们的心肺;而燕然山上的树木因为受到严寒的侵袭,已经变得干枯凋零。这里的“僵折”一词,形象地描绘出了燕然山的苍劲挺拔,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落寞之感。

全诗通过赞美燕然山的高大雄伟,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坚定信念和强烈责任感。同时,诗中的意象丰富、意境深远,给人以深刻的艺术享受和精神启迪。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