念载门人籍,千秋国士期。
长镵惊老大,短褐愧支离。
宿草孤帆近,生刍一剑迟。
殊恩何日报,恸绝大江湄。

诗句如下:

念载门人籍,千秋国士期。
长镵惊老大,短褐愧支离。
宿草孤帆近,生刍一剑迟。
殊恩何日报,恸绝大江湄。

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首句“念载门人籍”,意味着怀念那些曾经门下的学生和同僚。这里的“门人”指的是古代学者、官员的门徒,他们通过老师的推荐或选拔进入官场,因此与老师之间有着深厚的师承关系。“载”字在这里可能是指老师或者前辈,而“门人”则是指跟随他们学习的人。

第二句“千秋国士期”,表达了对这位国士即国家栋梁人物的期望。这里的“国士”是对有才能、有德行的人的尊称,也常用来形容国家的栋梁之才。这里的“千秋”则表示期望其能够名垂千古,成为后世敬仰的对象。

第三句“长镵惊老大”,用长镵(一种农具)来比喻自己年事已高、感到惊讶。这里的“镵”是一种农具,通常用于耕作。通过这个比喻,诗人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年华老去的感慨。

第四句“短褐愧支离”,以穿着简陋的衣服来表达自己的贫寒和不如意。“短褐”是古代的一种粗布衣,而“支离”则形容衣衫褴褛的样子。这里反映了诗人对自己贫穷潦倒生活的无奈和自卑。

第五句“宿草孤帆近”,描绘了一幅孤独漂泊的图景。宿草指隔夜的野草,孤帆则指孤单的船帆。这里的描绘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寂和无助。

第六句“生刍一剑迟”,用生刍(即生肉)和一剑来比喻自己处境艰难、行动迟缓。这里的“一剑”可能是指随身携带的工具,用以谋生。这里的“迟”则表明了行动上的迟缓和无奈。

结尾句“殊恩何日报,恸绝大江湄”,诗人表达了对恩情的感激和对逝去生命的哀悼。“殊恩”可能是指特殊的恩惠或待遇,“报”则是回应或报答的意思。“大江湄”则是指长江边,这里暗示了自己生命的终点。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门人、国士、农具、衣服和江湖等意象的刻画,展现了诗人对自己过去岁月的回忆和对未来命运的担忧。诗中透露出的不仅是诗人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状的不满,还有对生命无常和个人命运的思考。整体而言,这首诗表现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和对人生哲理的探索。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