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记抡才日,鸡群识凤毛。
尘埃援锦瑟,雨雪赠绨袍。
德并生成大,情兼怙恃劳。
百年知已泪,遍洒越门涛。
【注释】
- 哭大中丞滕公八首:杜甫在安史之乱期间,因避乱入蜀,与友人相会,写下了此诗。滕是滕王,即滕王李元婴,唐代宗的女婿,封滕王。
- “尚记”二句:指杜甫想起他当年考中进士时的情形;“鸡群识凤毛”比喻自己才华出众。
- “‘尘埃’三句”:指滕王赠给杜甫的锦瑟和绨袍(用蚕丝做成的袍子),都代表了对他的深情厚恩。
- “德并生”:意思是两个人的德行都很高尚。
- “情兼怙恃劳”:意思是两人都像父亲一样对杜甫关怀、照顾。
- “百年”二句:杜甫说自己一生都在悲伤流泪,如今却要将这泪水洒在越门江上,表达自己对好友的思念之情。
【赏析】
这是杜甫怀念故友滕王李元婴所作。
诗的前两句回忆了考中进士时的情景:“尚记抡才日,鸡群识凤毛。”意思是说还记得自己当年考中进士的日子——那是一个鸡鸣之时,那时的我如同凤凰一般出众。“鸡群”喻指众多考生,“凤毛”喻指自己的才华。诗人将自己比作凤凰,暗示自己有非凡的才能,但同时他也明白,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他的才华并不能得到充分的施展和认可。
后两句则是表达了他对朋友的深切思念之情:“德并生成大,情兼怙恃劳。百年知已泪,遍洒越门涛。”“德并生成大”,意谓二人德行高洁,令人景仰;“情兼怙恃劳”,表示他们对自己无微不至的关心照顾;“百年知已泪”,意味着他们相互扶持了一生,共同度过了许多艰难岁月;“遍洒越门涛”,则表明诗人将满腔的悲愤之情洒向越门江水之上。
整首诗以真挚的情感和细腻的笔触,展现了杜甫与朋友之间的深厚友谊和彼此间的互相扶持。同时,通过对历史典故的巧妙运用,使诗歌更加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