忍忆丸熊事,空馀戒猎言。
北风频撼木,西日故摧萱。
玉匣埋孤隧,珠襦閟九原。
闲居曾一赋,恸哭望高轩。

【注释】

宜人:指王昭君。先:先前,过去。不幸:命运悲惨。弃背:抛弃背井离乡之人。泣血苫次:哭泣着把草屋的草垫子铺在地上。志哀:表达哀悼之情。四章:指《出塞》、《和亲》、《怨歌行》和《悲愤诗》。忍忆:忍受回忆。丸熊:比喻匈奴首领冒顿(一说指匈奴单于)。事:往事,指与王昭君和亲之事。空余:只剩下。戒猎言:戒马以待猎之言。北风:指匈奴的北方风声。撼木:形容风声如巨浪撞击树木。西日:指太阳偏西。故摧萱:故地摧折芳草,暗指王昭君被匈奴扣留之地。玉匣:用玉石制成的匣子。埋:埋葬。孤隧:指王昭君墓道。珠襦:指王昭君的殓衣。九原:指九泉之下的阴间。闲居:指在长安闲居无事之时。曾:曾经。一赋:一篇赋文。恸哭:极度悲痛地痛哭。望高轩:仰望高高的宫阙。

【赏析】

此诗前四句写诗人对王昭君的哀悼。“先宜人不幸弃背泣血苫次志哀四章”是起联,点明题旨,说明本诗要抒写的是王昭君的不幸遭遇。“忍忆丸熊事,空馀戒猎言。”诗人回忆起当年王昭君为汉元帝嫁给匈奴呼韩邪单于时的情景,感叹王昭君的遭遇多么不幸啊!“北风频撼木,西日故摧萱”,这两句运用典故,借北风、西日等自然景物来象征战争,表明了诗人痛恨战争,渴望和平的思想感情。

中间四句写诗人对王昭君的哀悼。“玉匣埋孤隧,珠襦閟九原”,“玉匣”代指王昭君,“孤隧”、“九原”则指王昭君的坟墓,这两句的意思是说,王昭君的尸体已经埋葬在了孤隧,她的尸骨也葬在了九原,再也看不见了。“闲居曾一赋,恸哭望高轩”,意思是说,在京城里闲居无事的时候,我曾作过一篇悼念王昭君的赋文;悲痛地痛哭时,我又仰望着高高的宫殿之门,思念着王昭君。这两句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怀念之情。

最后两句是总结全诗,点出全诗的主题。“玉匣埋孤隧,珠襦閟九原。闲居曾一赋,恸哭望高轩”,意思是说,王昭君已经埋在孤隧,她的尸骨也葬在了九原;我闲居无事的时候,曾作过一篇悼念王昭君的赋文;悲痛地痛哭时,我又仰望着高高的宫阙之门,思念着王昭君。这两句话概括了全诗内容,点出了诗人对王昭君的深切怀念之情。

这首诗采用白描手法,不加修饰,质朴自然而又委婉动人。它以王昭君的不幸遭遇为题材,抒发了作者的无限悲痛之情。诗中多处引用历史典故,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厌恶和对和平的向往,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