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来海色傍旌旗,犹似横经越峤时。
华省坐开新气象,青衿传迓旧威仪。
筹输九塞军储集,佩压三曹帝宠移。
屈指侯芭曾问字,十年长铗未酬知。
【注释】
- 喜滕公擢任浙中方伯二首:滕王阁诗。滕王,唐滕王李元婴,曾封滕王。擢任浙中方伯,指调任为浙中(今浙江一带)太守。方伯,州郡的长官。
- 南来海色傍旌旗:从南方飞来的海风,吹拂着旌旗,好像在越地(绍兴)时一样。
- 华省坐开新气象:指朝廷上,新的气象已经形成。华省,指朝廷,因朝廷内设翰林院、集贤院等处,故称。
- 青衿传迓旧威仪:指青年学子们迎接过去的威严。青衿,古代士子的服装,借指学生。迎迓,迎接和招呼。
- 筹输九塞军储集:指在边境地区筹集军备物资。筹输,筹措输送。九塞,泛指边防地区。
- 佩压三曹帝宠移:指皇帝对官员的宠爱转移了位置。三曹,指中书、门下、尚书三省,是宰相办公的地方。
- 屈指侯芭曾问字:指诗人当年曾在杭州拜见侯芭,向他请教学问。屈指,用手指计数,这里指记念。侯芭,即侯景,南北朝时北齐人,后成为南梁的将领。曾向诗人请教学问,指诗人曾得到过侯芭的教诲。问字,向别人请教学问的意思。
- 十年长铗未酬知:十年来,我像长剑一般锋利的才学没有得到施展的机会。长铗,比喻有才能的人。酬知,报答恩师的知遇之恩。
【赏析】
本组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当时作者正任江宁丞,被召入朝做右拾遗。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赞美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繁荣气象,抒写自己的抱负和理想。
开头两句“南来海色傍旌旗,犹似横经越峤时”,写自己刚到江南的时候,海上吹来的风带着海的颜色,就像当初在越地(绍兴)读书时一样。这两句用典丰富,把读者带入一个广阔的历史背景之中。“南”指江南。“海色”,指大海。“傍”,依倚。“旌旗”,古代军队的旗帜,这里比喻高官显贵。“越峤”,山名,在绍兴县东。“横经”,即《论语》中的“横渠”,指学习儒家经典。“横经越峤时”,即指年轻时在越地读书时。“犹似”,还像,仿佛。“横经”与“犹似”,一前一后,一实一虚,使诗句更富层次感。这两句诗既表现了自己少年时代的志气,又写出了江南山水的特点。
第三句“华省坐开新气象”,“华省”,指中书省,是唐朝中央政府所在地。中书省掌管全国的机要事务,所以人们常常把中书省比作国家的中枢机构。“开”,展开。“新气象”,指政治清明,国家安定,社会繁荣的局面。“新气象”,不仅是指政治方面,还包括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内容。这一句诗的意思是说:朝廷的政治气氛焕然一新,一派繁荣景象。
第四句“青衿传迓旧威仪”,“青衿”,指学生的服装,这里代指学子们。“青衿传迓”,意思是学子们热情欢迎旧时的威仪。“旧威仪”,指的是以前的威势和仪态,也可以说是指过去的官场生活。“青衿”与“旧威仪”相呼应,表明了诗人对自己过去的仕途生活的回顾和反思。
最后两句“筹输九塞军储集,佩压三曹帝宠移”,“筹输”指筹划和运输军事物资。“九塞”,泛指边防地区。“佩压三曹”,指的是皇帝对官员的宠爱有所转移。“三曹”,泛指中央各部,这里是特指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个部门。“帝宠移”,皇帝对官员的宠爱有所改变。这两句诗的意思是说:在边疆地区筹集军备物资,皇帝对官员的宠爱有所改变。
本诗以丰富的典故和形象的比喻,生动地描绘出滕王阁的壮丽景色和繁荣气象。同时,通过回忆过去自己在官场上的遭遇和感受,表达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报国愿望。整首诗结构紧凑,语言流畅自然,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深刻的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