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转丹梯上翠屏,天门遥望海冥冥。
幽燕北护诸陵紫,齐鲁东回万壑青。
松色自摇秦帝辇,芝封犹驻武皇灵。
残碑七十俱尘土,千载凭谁问勒铭。
诗句原文:
百转丹梯上翠屏,天门遥望海冥冥。
幽燕北护诸陵紫,齐鲁东回万壑青。
松色自摇秦帝辇,芝封犹驻武皇灵。
残碑七十俱尘土,千载凭谁问勒铭。
注释解释:
- 百转丹梯上翠屏:形容攀登泰山时陡峭的山路,仿佛经历了无数曲折。
- 天门遥望海冥冥:通过“天门”,诗人表达了对泰山之巅的无限向往和神秘感,同时“海冥冥”描绘了大海的辽阔无垠,形成一种壮阔的背景。
- 幽燕北护诸陵紫:暗指北方边境,诗人以“诸陵”代表历代帝王的陵墓,用“紫”来描述陵墓的颜色,表现出历史的厚重与庄严。
- 齐鲁东回万壑青:齐鲁地区位于泰山东面,这里的山势蜿蜒,回旋,形成了众多峡谷,颜色为绿色,给人以生机勃勃的感觉。
- 松色自摇秦帝辇:使用“秦帝辇”这一典故,象征着历史的痕迹和时间的流逝。松树随着风摆动,暗示着自然与历史的交织。
- 残碑七十俱尘土:诗人提及残存的碑刻,虽然历经千年仍留有痕迹,但最终都化为尘土,表达了对古代文化传承的感慨和对历史的无奈。
- 千载凭谁问勒铭:通过对“勒铭”的提及,诗人表达了对古代英雄或伟人的敬仰,同时也反映了对那些被时间遗忘的历史人物的追忆。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胡应麟所作的《同文父登泰山四首》之一。诗人在诗中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情的抒发,展现了泰山的雄伟壮观和深厚的历史文化内涵。首句“百转丹梯上翠屏”,用“丹梯”象征泰山的险峻和高耸入云,而“翠屏”则描绘了泰山的苍翠景色,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第二句“天门遥望海冥冥”,运用夸张手法,将泰山比作通往天的门户,表达了诗人对泰山之高的赞叹。第三句“幽燕北护诸陵紫”,通过“幽燕”和“诸陵”两个关键词,展现了北方边疆的雄壮和历史的沉淀。第四句“齐鲁东回万壑青”,则具体描绘了齐鲁地区的山势和植被,给人一种生机勃勃的感觉。第五句“松色自摇秦帝辇”,通过“秦帝辇”,诗人表达了对古代历史遗迹的敬畏和对自然力量的赞美。第六句“残碑七十俱尘土”,揭示了历史的沧桑和文物的消逝,引发人们对过去的记忆和对未来的思考。最后一句“千载凭谁问勒铭”,诗人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怀念和对英雄事迹的追寻,同时也反映了对文化遗产保护的重视。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展现了泰山的自然美景,又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情怀和文化思考,是一首富有艺术魅力的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