阑干十二挂城头,百尺飞甍暮霭收。
醉客千秋曾上坐,词人万里一登楼。
天门月并长庚出,日观云吞大海流。
屈指蟠桃归曼倩,骑鲸八极问离愁。
【注释】
太白楼,即太白庙,在今山东泰安市。
阑干:栏杆。城头:城墙之上。
天门、长庚:皆为星名,《史记·天官书》有“天门一”及“天根二”,《汉书·天文志》有“天汉三”。
屈指:扳着手指计算。曼倩:即东方朔。
蟠桃:传说中仙界长生不老的果,后用以比喻高寿。八极:指八方,泛指天地之间。
问离愁:以问来表达离别的愁绪。
【赏析】
此诗作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诗人登临太白楼,凭栏远眺,心潮难平。他想到了历史上许多名人曾在这里留过足迹,他们或登高赋诗,抒发豪情逸兴;或饮酒作乐,畅叙友情;或遥望天际,寄寓乡思。而今自己虽身居高位,但仕途坎坷,壮志难酬,不免产生怀才不遇之叹。
首句写登上太白楼所见景色。十二阑干挂城头,百尺飞甍暮霭收。太白楼高耸入云,楼上的栏杆高达十余丈,直挂于城头之上。暮色四合,笼罩了整个太白楼,只见那飞动的屋脊上,飘荡着淡淡的薄雾。这两句是实写。第二句转入回忆。醉客千秋曾上坐,词人万里一登楼。这里用典,点出了诗人与李白的渊源关系。李白曾在此登楼而醉酒赋诗,而如今诗人自己则要登上这太白楼,去追寻李白当年登此楼时的足迹,去体会他那“抽刀断水水更流”的豪放情怀。这两句是虚写。下面两句写眼前所见。天门月并长庚出,日观云吞大海流。这两句是实写,诗人把太白楼比作天门,把黄河比作长江,把黄河水和东海水相比拟说:黄河的水从高处奔腾而下,仿佛要把天空中的月亮吞没似的。这两句既描绘了太白楼的雄伟壮观,也表达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最后两句写想象之景。屈指蟠桃归曼倩,骑鲸八极问离愁。诗人想:如今天上的蟠桃已经结满枝头,东方朔早已回到仙界去了;而我仍在人间苦苦求索,怎能不生出无穷的离愁别绪!这两句既是实写,又是虚写。诗人运用神话传说故事,表现自己思念友人的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