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飞锡下西方,久住名山侍法王。
持咒毒龙归藻碗,谈经驯象过绳床。
诸天日月千花供,大地山河一苇航。
我亦宿生称大士,相随七佛赴禅堂。
【注】
明上人居少林三十馀年以游方淮上说法于通玄禅寺余从大众谛听异焉造室玄谈遂至丙夜诘旦留诗为别且订后期泠然飞锡下西方,久住名山侍法王。持咒毒龙归藻碗,谈经驯象过绳床。诸天日月千花供,大地山河一苇航。我亦宿生称大士,相随七佛赴禅堂。
【赏析】
此诗是作者对明上人在少林寺讲法的赞美之辞。全诗四十六句,前十二句写明上人讲法之盛况,后二四十四句写作者听法后的感想。
第一、二两句“泠然飞锡下西方,久住名山侍法王。”写明上人讲法之盛。“泠然”二字,形容讲法声音清脆悦耳;用佛教语“飞锡”,比喻讲法如乘飞锡,迅速而神速;“西方”借指佛教中的极乐世界。“久住名山侍法王”,言自己久仰明上人的大名,特来参拜求教,并在此地长期居住,侍奉法王。
三四两句“持咒毒龙归藻碗,谈经驯象过绳床。”写讲法之精。“持咒”,指念诵咒文;“毒龙”,喻指佛法深奥难测;“藻碗”,喻指讲法之精美;“驯象”比喻讲解佛法之生动。
五六两句“诸天日月千花供,大地山河一苇航。”写听法之奇。“诸天日月”指佛家所讲的宇宙万物;“千花”即千种花卉,这里指佛经;“供”,供奉。这两句说:天上地下的万物都在供养着佛经,而作者在短短的几个小时里,就得到了如此丰厚的供养。作者还觉得,大地山河就像一根苇草似的漂浮在空中。“一苇航”典出《庄子·外物》:“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意谓小狸与野猫儿,低头匍匐,伺机捕食,它们跳跃腾挪,不避高低。这里用来比喻佛法广大,无边无际。
七八两句“我亦宿生称大士,相随七佛赴禅堂。”是作者听法之后的感慨。“宿生”,前世众生;“七佛”,佛教中释迦牟尼以前六佛。言自己也是过去生中修得正果的众生之一,现在随着佛法一道来到禅宗寺院听法。
这首诗通过描写明上人讲法的情景以及作者听法的感受,赞扬了明上人讲法的内容之丰富、讲法的形式之活泼、讲法的境界之深远。同时,通过对佛法无边和修行有成者的赞颂,表达了作者对佛法的虔诚信仰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