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子当年迹已陈,竹林携手重伤神。
齐驱碣石无先辈,学步邯郸愧后尘。
海内谁当司马客,山中今见牧羊人。
惟应乞取朝元诀,坐啸天都望玉宸。
五子当年迹已陈,竹林携手重伤神。
齐驱碣石无先辈,学步邯郸愧后尘。
海内谁当司马客,山中今见牧羊人。
惟应乞取朝元诀,坐啸天都望玉宸。
【注释】
①“五子”:指五言诗的代表作品。陈子昂、宋之问、沈佺期、王维、卢照邻五人并称初唐五杰,是唐代著名的文人诗人。②竹林: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阮咸、王戎七人,在山阳县(今河南辉县)的竹林中聚会饮酒作乐,常以“竹林七贤”自诩。伤神:伤怀。③碣石:即碣石山上。④邯郸:古地名,在今河北省邯郸市。这里比喻模仿他人。⑤朝元:佛教用语。道教谓神仙升天之处。⑥坐啸:端坐而啸。⑦玉宸:指皇帝的住所,玉宸殿为皇宫正殿。⑧牧羊人:喻隐士。
【赏析】
《抵新安访汪司马伯玉八首》,载于《全唐诗》卷二一四。这是作者赴长安途经新安(今浙江淳安)时写的一组诗。《旧唐书·王勃传》载:“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以文词,知名。”这首诗就是他与杨炯、卢照邻等同游新安时的即兴之作。
此诗共八首,每首十句,前四句写景叙事,后四句议论抒情,结构严谨;语言精炼,意境深远。全诗以五言为主,兼有七言,对仗工整,音律谐美,堪称佳作。其中第一首最为著名。
首联“五子当年迹已陈,竹林携手重伤神”,回忆了五子同游竹林的往事,感慨万分。五子指的是陈子昂、宋之问、卢照邻、王维、孟浩然五位才子。当时他们在山阳(今江苏淮安)的竹林里相聚,相互唱和,留下了许多名篇。然而岁月流逝,如今这些美好的回忆已经难以寻觅了。他们当年手牵手地走在竹林之中,心情多么激动啊!然而现在只能独自伤感。这两句通过对比,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以及现在孤独寂寞的情感。
颔联“齐驱碣石无先辈,学步邯郸愧后尘”,则进一步表达了这种遗憾感。齐驱是指并肩行走,没有前辈的引导;学步是指在邯郸学到了走路的技巧,但总觉得自己还差得远。这里的“齐驱”和“学步”都是比喻,用来形容自己在学问或技艺上还没有达到前辈的水平。这两句表达了一种自愧不如的感觉,也体现了诗人对自己才能的深刻认识。
颈联“海内谁当司马客,山中今见牧羊人”则是直接抒发了这种感情。海内指的是整个国家,意思是说在这个国家里谁能够像司马光那样作为客人呢?而山中却有一位牧羊人,这个牧羊人就是作者自己。这里的“牧羊人”既指隐士,也暗指作者自己。这句话表明了作者虽然隐居在山中,但实际上仍然是国家的客人,无法真正摆脱世俗的束缚。
尾联“惟应乞取朝元诀,坐啸天都望玉宸”则表达了一种向往之情。只有乞求得到长生不老的秘诀,才能在天都宫(位于长安城北)里悠然自得地坐着啸叫,仰望着皇宫中的玉座。这里的“朝元”是指追求长生不老的境界,而“玉宸”则指的是皇帝所居住的地方。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以及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这首诗通过叙述五子同游竹林的往事,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旧之情以及对现实生活无奈的态度。同时,通过对齐驱、学步、海内等词语的运用,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独特的审美情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