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豁西郊半大荒,高秋云日散微茫。
三千界涌招提色,四十门开舍利光。
易水荒台传市骏,罗浮归路问骑羊。
孤航拂曙河桥别,月满长堤万树霜。

【解析】

本题考查对古诗文的鉴赏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然后结合具体诗句从手法、情感等角度赏析,最后写出自己的看法。此诗是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的同时,寄寓了他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天豁西郊半大荒”,写景开篇,点明送别的地点,交代了送别的时间是“高秋”。首联写景,颔联写友人南归,颈联写友人归去,尾联写送别。“易水荒台传市骏,罗浮归路问骑羊”,这两句用典,借“市骏”与“骑羊”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趣所在。“孤航拂曙河桥别,月满长堤万树霜”,尾联写送别的情景。

【答案】

译文:

天豁山位于西郊,一片荒芜之地。深秋时节云日渐散,天地之间显得十分渺小。三千里外世界,都涌向了天宁寺,招提寺的佛光普照四方。四十座门楼敞开,舍利子发出的光明四射。易水边有荒台,传说当年周武王曾在这里射中一只白色的大雕,并因此而得名。罗浮山归路,相传当年秦始皇曾在此问一个骑在马上的人,问他去哪里。我送你到河桥上,拂晓时分与你道别,月光洒满长堤,万木披上了一层霜。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的同时,寄寓了他对朋友的期望和祝愿。全诗以送别为线索,写景抒情。

首联起笔即写“天豁山”的荒远:“天豁西郊半大荒,高秋云日散微茫。”首句中的“天豁”指的是天宁寺塔(又名天宁宝塔),“西郊”指明了送别的地点在城外。“半大荒”意言荒凉之极。“高秋”,秋季;这里指秋天。“云日”二字,既写出天气之清朗澄澈,又暗示出时间的推移——已是傍晚时分,天色渐暗,而作者却依然站在空旷的郊外,目送友人南去。“三千界涌招提色,四十门开舍利光”,这两句写景,颔联写友人南归,颈联写友人归去,尾联写送别。“易水荒台传市骏,罗浮归路问骑羊”,这两句用典,借“市骏”与“骑羊”两个典故来表明自己的志趣所在。“孤航拂曙河桥别,月满长堤万树霜。”尾联写送别的情景。

这首诗是送别之作,但并非一般的离别诗,而是一首充满哲理色彩的赠言诗。诗人把对友人的深情厚谊和殷切期望寄托于送行之际的依依惜别之情,表达了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