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弇名山迹已沦,太函高座定何人。
传衣两地归南岳,赐履三天上北辰。
大厦纷纭罗国士,孤查浮没问波臣。
中兴咫尺葵丘畔,寓目江淮一旅陈。
这首诗是李本宁廉访入武林以手书新历饷余溪堂却寄七言八律。中弇名山迹已沦,太函高座定何人。传衣两地归南岳,赐履三天上北辰。大厦纷纭罗国士,孤查浮没问波臣。中兴咫尺葵丘畔,寓目江淮一旅陈。
注释:
- 中弇名山迹已沦:中弇,指的是中古时期的名山。迹已经沦,意指这些名山已经消失或被毁。
- 太函高座定何人:太函,指的是古代传说中的天宫。高座,指的是高高在上的座位。
- 传衣两地归南岳,赐履三天上北辰:传衣和赐履都是古代帝王对臣民的赏赐,两地指的是不同的地点。南岳,指的是中国南方的名山之一。
- 大厦纷纭罗国士,孤查浮没问波臣:大厦,指的是国家的政治体制。纷纭,形容复杂而混乱。罗国士,指的是聚集了很多的人才。孤查,指孤独地调查。
- 中兴咫尺葵丘畔,寓目江淮一旅陈:中兴,指复兴的国家。咫尺,形容距离很近。葵丘畔,指的是靠近葵丘的地方。寓目,意为注视。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七言八律诗,表达了诗人在面对国家衰败时的情感。诗人通过描绘中弇名山的痕迹已经消失,以及太函高座无人问津的景象,表达了对国家衰败的感慨。同时,诗人也通过描述传衣、赐履等赏赐的场景,展现了帝王对臣民的恩宠。此外,诗人还通过描述大厦纷纭、孤查浮没等现象,反映了当时政治的腐败和混乱。最后,诗人以中兴咫尺、寓目江淮等景象,表达了对国家复兴的期望。整首诗充满了忧国忧民的情感,语言优美,意境深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