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柱辞燕阙,褰帷向虎林。
花骢千里道,竹马万家心。
白笔含霜动,朱旗曳雾临。
埋轮神鬼避,折槛帝王钦。
捧日声华著,回天意气任。
斜封先罢敕,直指载题箴。
鼓吹钱塘岸,楼船震泽浔。
浮江消疠疫,煮海荡氛祲。
豸绣威祛蜮,鱼盐弊剔蟫。
三吴豪右慑,两浙吏氓愔。
县柳标前植,溪兰拂旧纴。
河阳霞粲烂,秋浦月萧森。
紫雾催王舄,丹霄丽宓琴。
名贤遗惠爱,茂宰播芳馨。
卤簿江州却,桥梁瀫水寻。
儿童群接袂,父老竞披襟。
合浦光摇电,函关气属云。
澹台徵往昔,石户询当今。
仆射怜才切,司空拜善谌。
衡茅蒐野逸,草莽荐崎嵚。
末契申卢骆,孤悰托向禽。
公车时序换,客邸岁华侵。
绝域伤流寓,荒涂惜滞淫。
一身馀杖屦,十口互衣衾。
骤得鸾翔汉,真怜鲋涸涔。
银缸寒乍照,玉斝醉频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勃所作的一篇咏史诗。全诗共五百六十一个字,分为十一句,每句都蕴含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内涵。
首句“伏柱辞燕阙”,意为辞去朝为官的职务离开京城(指隋炀帝的京都长安)。这里用典出自《史记·伍子胥列传》中的典故:伍子胥在吴国时曾对公子光说:“吾闻之: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意思是:我想隐居,但父母已经先我而去,我怎么能再等呢?这里的“燕阙”指的是京城。
第二句“褰帷向虎林”,意为拉开帷帘走向深山大林。这里的“帷”指的是车帷。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向往自然、隐逸生活的态度。
第三四句“花骢千里道,竹马万家心”。意思是:骑着花骢马在千里大道上疾驰,家家户户都挂着竹马。这里的“竹马”指的是儿童的游戏玩具。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童年时光的怀念。
第五六句“白笔含霜动,朱旗曳雾临。”意思是:白色的羽毛笔沾着秋霜,红色的旗帜在雾中飘荡。这里的“白笔”和“朱旗”都是古代官员出行时的仪仗用品。这句诗通过描绘这些器物的动态,表现了当时朝廷的威严肃穆。
第七八句“埋轮神鬼避,折槛帝王钦”意思是:车轮被埋在地下,鬼神都避让;皇帝亲自下诏,称赞他的功绩。这里的“埋轮”和“折槛”都是古代的一种刑罚手段。这句诗反映了作者对朝廷的忠诚和对皇帝的敬仰之情。
第九十句“捧日声华著,回天意气任”意思是:他像太阳一样照耀四方,声名显赫;他的意志像天一样高远,气概豪迈。这里的“捧日”和“回天”都是形容人的才能和抱负。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朝廷的赞誉和对自己能力的信心。
第十一二句“斜封先罢敕,直指载题箴”意思是:诏书已经下达,要撤销旧有的禁令;直接指示要求改正缺点,提出建议。这里的“斜封”是指诏书的颁发方式。这句诗反映了朝廷对改革的决心和对官员的期待。
第十三四句“鼓吹钱塘岸,楼船震泽浔”意思是:乐队演奏在钱塘江岸边,楼船驶过震泽湖面。这里的“鼓吹”和“楼船”都是古代的一种娱乐活动。这句诗描绘了一幅繁华热闹的景象,同时也透露出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第十五六句“浮江消疠疫,煮海荡氛祲”意思是:在江河中漂浮以消除瘟疫,在海洋中煮盐以消除邪气和阴霾。这里的“浮江”和“煮海”都是古代的一种卫生防疫措施。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治理的重视以及对百姓健康的关注。
第十八句“豸绣威祛蜮,鱼盐弊剔蟫”意思是:用豸(一种动物)的毛皮做的衣服可以驱除蜮虫;鱼酱盐腌去掉了害虫和霉菌。这里的“豸绣”和“鱼盐”都是古代的一种食品。这句诗通过对食物的描述展现了古代的生活习俗和智慧。
接下来的几句分别描述了吴地的豪侠、两浙的官吏和当地人民的反应。吴地的豪侠被威武所震慑,两浙的官吏被清廉所感动,当地人民则被贤明所吸引。这些描述展现了作者对当地社会风尚和民心的观察和理解。
最后几句则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志向。他希望能够像古代贤人一样受到朝廷的恩宠和提拔;同时,他也希望自己能够像贤良的宰相一样为民请命,为民谋福利。这些诗句表达了诗人对于理想社会的向往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