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岭金银出,中天杖锡留。
门庭炎汉辟,栋宇大唐修。
一水浮精舍,千峰插梵楼。
凭高双槛豁,望远七灯幽。
舍利神光跃,兜罗佛臂柔。
阎浮穷上国,赡部尽南州。
削壁云霞动,飞檐象纬游。
𣄢高寒月坠,磬断夕阳收。
麓胜前飞鹤,山深近伏牛。
象王迎法驾,龙伯护灵湫。
芥吐须弥色,莲垂阿耨流。
旃檀长照夜,祗树不惊秋。
大士居岩际,高僧坐石头。
机深频掣棒,偈苦欲沉舟。
溪岸闻三乘,云门见四愁。
谩论生老病,千劫尽浮沤。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作品,题目为”结夏西山诸佛刹效初盛体为排律十首”。以下是逐句的翻译和注释:

  • 第一句:”半岭金银出,中天杖锡留。”
    注释:山半腰处可以看到金银闪耀,而天空之上有僧人留下法杖。

  • 第二句:”门庭炎汉辟,栋宇大唐修。”
    注释:寺院的门庭被阳光照射得十分明亮,而建筑物则像大唐一样宏伟壮丽。

  • 第三句:”一水浮精舍,千峰插梵楼。”
    注释:一条清澈的小河漂浮着精致的寺庙,而千座山峰上矗立着梵塔般的建筑。

  • 第四句:”凭高双槛豁,望远七灯幽。”
    注释:站在高处,可以眺望远方,看到远处七座灯光微弱的寺庙。

  • 第五句:”舍利神光跃,兜罗佛臂柔。”
    注释:舍利子的光芒闪耀,而兜率天内院的佛像显得温柔。

  • 第六句:”阎浮穷上国,赡部尽南州。”
    注释:在佛教中,阎浮指的是人间,而赡部则是南印度。这表明佛教的影响已经遍布整个世界。

  • 第七句:”削壁云霞动,飞檐象纬游。”
    注释:寺庙的墙壁被云雾缭绕,飞檐上的彩绘如同大象和纬线一般。

  • 第八句:”𣄢高寒月坠,磬断夕阳收。”
    注释:月亮在高高的山上落下,夕阳也随着磬声消失了。

  • 第九句:”麓胜前飞鹤,山深近伏牛。”
    注释:山脚下有飞翔的白鹤,而山深处则靠近伏牛山。这里的“麓”指山脚,“麓胜”是指山脚下的风景。

  • 第十句:”象王迎法驾,龙伯护灵湫。”
    注释:大象王迎接了皇帝的车驾,龙伯则保护着灵湫寺。

  • 第十一句:”芥吐须弥色,莲垂阿耨流。”
    注释:芥子中包含了须弥山的颜色,莲花垂下了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的光辉。

  • 第十二句:”旃檀长照夜,祗树不惊秋。”
    注释:旃檀香常年燃烧,照亮了夜晚;祇树给人们带来安宁,不受秋天的影响。

  • 第十三句:”大士居岩际,高僧坐石头。”
    注释:大士住在岩石之中,高僧坐石上修行。

  • 第十四句:”机深频掣棒,偈苦欲沉舟。”
    注释:禅师的戒心深厚,频频挥动禅杖;他的诗偈让人痛苦,想要沉没在无边的海洋中。

  • 第十五句:”溪岸闻三乘,云门见四愁。”
    注释:在小溪岸边,可以听到三乘教法的声音;云门宗的教义让四愁都消散。

  • 第十六句:”谩论生老病,千劫尽浮沤。”
    注释:我们谈论生老病死的问题,但这些问题就像千年的水泡一样轻易消逝。

赏析:这首诗通过描绘佛教圣地的壮丽景色,表达了对佛教的敬仰之情。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寺庙、山景、云霞等自然景观,同时也表达了对禅宗修行的理解和感悟。整首诗既有丰富的画面感,又有深刻的哲理意味,体现了唐代诗人对于佛教文化的热爱和尊重。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