夷羿射九日,共工触不周。
龙伯连巨鳌,伯鲧湮洪流。
贪嗔起一念,乃与造化仇。
力穷固难继,身灭将谁尤。
巍巍轩辕帝,问道崆峒丘。
唐虞守无为,四灵毕来游。

《寓怀十二首》是一首充满历史与哲思的诗歌,表达了作者对古代英雄和神话故事的缅怀。下面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

  1. 诗人小传
  • 胡应麟(1557年2月1日-1641年3月17日),初名天瑞,后更名龙友,字辟疆,号弱翁,又号青莲居士。明代文学家、史学家、哲学家。
  1. 诗词原文
    夷羿射九日,共工触不周。
    龙伯连巨鳌,伯鲧湮洪流。
    贪嗔起一念,乃与造化仇。
    力穷固难继,身灭将谁尤。
    巍巍轩辕帝,问道崆峒丘。
    唐虞守无为,四灵毕来游。

  2. 词句注释

  • “夷羿射九日”:传说中,后羿是中国古代神话中的一位神射手,能够射落太阳,使得天空不再有烈日炙烤。这里的“九日”,指的是太阳。
  • “共工触不周”:共工是中国上古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之一,因怒撞不周山,导致天地裂开,洪水滔天的故事。
  • “龙伯连巨鳌”:龙伯国是一个传说中的国家,位于大海之上,以拥有巨大的龙而闻名。这里用“连巨鳌”形容其庞大无比。
  • “伯鲧湮洪流”:鲧是中国上古神话中的治水英雄,他因治水有功而被舜所杀。这里指鲧治水的功绩被淹没在洪水之中。
  • “贪嗔起一念,乃与造化仇”:贪嗔是佛教术语,指人的欲望和愤怒。这里的“一念”指一个人的念头或念头。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由于一个人的贪婪和愤怒而产生的一个念头,就会与自然的规律相冲突。
  • “力穷固难继,身灭将谁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当一个人的力量耗尽之后,他的生存和成就也就难以继续了。因此,当一个人死亡之后,他的功业和成就也就无人可以称颂了。这里的“身灭”指的是死亡,“谁尤”指的是没有人可以称颂。
  • “轩辕帝”:黄帝是中国上古时期的一位伟大的帝王,被尊为中华民族的祖先。
  • “唐虞”:唐朝和虞朝,都是中国历史上的两个盛世朝代。
  • “四灵”:指龙、凤、麟、龟四种神兽,它们在中国神话中象征着吉祥和权力。
  1. 译文及赏析
  • 《寓怀十二首》共有十二首诗篇,每首诗都通过古人的事迹和神话传说中的人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情感。这首诗的第一句提到了后羿射日的故事,表达了对英勇无畏的古人的怀念。第二句则讲述了共工与不周山相撞的故事,暗示了自然界的壮丽与破坏性力量的较量。第三句描述了龙伯国的龙和巨鳌的形象,展现了古人对于神秘力量的崇拜和敬畏。第四句反映了诗人对于贪嗔之念的警惕和反思。第五句描绘了自然法则与人类欲望之间的矛盾冲突,暗示了人类在追求物质和权力时可能走向毁灭。第六句则通过对黄帝和尧舜的描述,表达了对古代贤明君主的尊敬和向往。第七句则是对龙、凤、麟、龟等神兽的赞美,体现了古人对于吉祥和权力的追求。最后两句则是对历史长河中消逝的英雄们的哀悼和追忆,以及对历史的虚无感和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思考。

《寄怀十二首》不仅是对中国古代神话和历史的回顾,更是对人性、权力和命运的深刻思考。通过对古人事迹的描绘和对神话传说的引用,诗人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