亭亭孤松树,托根徂徕颠。
高枝翳白日,曲干临回川。
女萝蔚蒙笼,风雷岌相缠。
岂无明堂用,物性贵自然。
一为匠石顾,斤斧成灾患。
何如邓林下,寂寞全天年。
【注释】亭亭:耸立的样子。徂徕:即徂徕山,在今山东泰安南。白日:指太阳。曲干:弯曲的树干。女萝:一种蔓生植物,可编席。蒙笼:覆盖。岌:高峻。匠石:木工。邓林:古木名。
【赏析】《寓怀十二首》是李白晚年的一组咏物诗,写松、柏之树。第一首咏孤松,第二首咏柏,第三首咏桧,第四首咏杉,第五首咏柳,第六首咏梧桐,第七首咏槐,第八首咏橡,第九首咏樟,第十首咏楠,第十一首咏枫,第十二首咏桂。诗人托物言志,借咏物来寄托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全诗运用比兴手法,托物寄慨,以自然美喻社会美,以物性论人性。“岂无明堂用,物性贵自然。”这是全诗意旨所在。诗人借咏物抒怀抱,借咏物抒情志,借咏物言志向。
此诗起句描写孤松的挺拔,次句写其根植于徂徕山上。“高”,不仅形容松树之高,也暗含诗人对仕途坎坷的感慨。“曲”,既写松的弯曲,又暗示了世事的多变。“临回川”,则写出了松的气势,也暗含诗人对官场险恶的警惕。“女萝蔚蒙笼”,则写出了松的坚韧与顽强。
诗人以“风雷岌相缠”来进一步描绘松树的形象。这句诗中,既有对松树不畏风雨、傲然独立形象的赞美,也有对世态人情的讽刺。诗人以自然界的风雷比喻世间的风云变幻,暗指人世间的是非得失,从而表达了自己对于世道人心的看法和态度。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自身处境的一种无奈和叹息。“岂无明堂用,物性贵自然。”诗人虽然身处明堂之中,但仍然无法实现自己的人生抱负。这是因为他的本性太过于耿直,不符合世道人心的需要。这种无奈和叹息,正是诗人对自己身世的深刻反思和感慨。
此诗通过对孤松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诗人也通过咏物寄情的方式,抒发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人生态度。这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唐代咏物诗中的佳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