俯窥渤澥仅涓滴,青莲一瓣扬洪波。
劫风万古吹不动,金身丈六天嵯峨。
大悲显化遍五浊,宰官帝释随呼呵。
有时幻相示闺閤,世人眯目谈娉娥。
即今看画岂待说,幅巾长带垂山阿。
谁其摹勒事琬琰,侯也功德真江河。
忆侯夙世住灵鹫,金粟如来本身后。
阎浮一念偶下移,暂寄貂蝉曳华绶。
将坛文苑双张皇,八荒九域传琳琅。
鸡林百金买只字,往往逸调追河梁。
生平宝此若垂棘,树下杨枝宛曾识。
焚香手篆般若经,照耀丛林炯双璧。
朅来示我令作歌,欲嘘甘露回沉疴。
才枯思竭腕力弱,仰天白眼空摩娑。
惟余与侯深肺腑,意气铿铿迈今古。
侯能射虎过裴旻,余非雕龙愧杜甫。
吴生千载若有缘,三生裴杜重周旋。
安得再起斯人貌,君虎头燕颔相堂。
堂九尺玉立麒麟,前他年云台烟阁。

【注释】

  1. 吴生观自在菩萨真迹:指吴道子,唐代著名画家。
  2. 长裾(ju):古代的一种衣服,即长裙。
  3. 天男相:天人的相貌。
  4. 六法:佛教中指绘画的基本法则和技巧,包括线描、着色、布局等。
  5. 五代宋元诸名家:泛指唐、宋、元代的著名画家。
  6. 属余长歌识之:让我来为之作歌,以识其真迹。
  7. 俯窥:从高处向下看。
  8. 渤澥(bo xiè):大海。
  9. 青莲:莲花,佛教中的圣花。
  10. 洪波:大波浪。
  11. 劫风:佛教术语,指无量劫前的大风。
  12. 丈六金身:指佛身巨大如山,高约八尺六寸。
  13. 大悲:佛教中的大慈大悲心。
  14. 宰官帝释:指佛祖。
  15. 五浊:佛教语,指世间五浊恶业。
  16. 娉娥:美丽女子。
  17. 幅巾长带:指戴幅巾,系长带。
  18. 琬琰:比喻美好的人或事物。
  19. 侯:对他人的尊称。这里指吴道子。
  20. 灵鹫山:佛教中的圣地,相传阿罗汉曾于此山修得正果。
  21. 金粟如来:佛教中指释迦牟尼佛,金色头发,满头金粟粒。
  22. 阎浮提:佛教中指东印度,即今天的印度地区。
  23. 文苑:文学、艺术园林。
  24. 鸡林:今印度尼西亚爪哇岛名,是著名的产香料的地方。
  25. 垂棘:古人用来制作乐器的木材。
  26. 杨枝:佛教中常用作施舍之物,也用于表示敬意。
  27. 般若经:佛教经典之一,意为“智慧”,是佛教的主要经典之一。
  28. 照耀:照亮。
  29. 朅来:忽然来到。
  30. 令:使得。
  31. 欲:想要。
  32. 沉疴:长期不愈的疾病。
  33. 手篆:用手指书写。
  34. 双璧:比喻非常珍贵的东西。
  35. 三生:佛教中指前生、今生、来世。
  36. 重周旋:多次交往。
  37. 再起:重新出现。
  38. 安得:如何能够。
  39. 今古:现在和过去。
  40. 射虎过裴旻:指武艺高超,勇冠群雄。
  41. 雕龙:雕刻龙形,形容技艺精湛。
  42. 杜甫:唐朝著名诗人,有“诗圣”之称。
  43. 吴生千载若有缘:指与吴道子有千载的缘分。
  44. 三生裴杜重周旋:与裴旻和杜甫多次交往,关系密切。
  45. 再起斯人貌:希望再次见到这样的人物。
  46. 君虎头燕颔相堂:形容某人相貌英俊,如同虎头和燕子颔部。
  47. 九尺玉立麒麟:形容某人高大如玉立于麒麟之上。
  48. 云台烟阁:古代帝王建在高处的宫殿,云雾缭绕,景色优美。

【诗句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为吴道子的作品所作的一首长歌,表达了作者对吴道子作品极高的评价和赞赏之情。全诗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主要描述了吴道子作品的精妙之处,第二部分则抒发了作者对吴道子作品的喜爱及对其人品的敬佩。
首句“李大将军惟寅得唐吴生观自在菩萨真迹长裾跣足天男相一洗世人称谓之谬且庄严妙好六法具备非五代宋元诸名家所办因手勒心经其上而属余长歌识之”是开篇,作者自谦地提到自己只是李大将军的一名随从,但能够得到唐代吴道子的观自在菩萨真迹长裾跣足天男相的副本,实为荣幸。这一句话既是对吴道子作品的高度赞誉,也为下文的具体描述做了铺垫。
作者详细描述了吴道子作品的特点和魅力。他提到,吴道子的画作风格独特,线条流畅,色彩艳丽,构图严谨,形象生动,充满了生活气息和自然韵味。这些特点使他的作品不仅在视觉上给人以美的享受,更在心灵上给人以震撼和启迪。
在具体描述过程中,作者运用了大量的形容词和动词,如“俯窥”、“青莲一瓣扬洪波”、“劫风万古吹不动”、“金身丈六天嵯峨”等,生动地描绘了吴道子作品的壮丽景象和神秘氛围。这些描述不仅展现了作者高超的艺术鉴赏力,也体现了他对吴道子作品的深厚情感和高度尊重。
最后两句“即今看画岂待说,幅巾长带垂山阿”则是对整首诗歌主题的升华,表达了作者对于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于吴道子作品的敬仰之情。他认为,即使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吴道子作品的魅力,但他相信只要欣赏者亲自去看、去感受,就一定能体会到其中蕴含的美的力量。同时,他还强调了吴道子作品的独特性,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欣赏吴道子作品的人才能真正领略到其中的艺术魅力。
整首诗歌通过对吴道子作品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艺术的热爱和追求以及对吴道子作品的敬仰之情。同时,它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艺术的关注和重视程度以及人们在艺术创作中的精神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