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
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
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百代声华擅文藻。
注释:后醉中放歌五章
君不见阮嗣宗,竹林白眼天朦胧。君不见陶元亮,破帽东篱漉家酿。
五斗何如归去来,长啸垆头兴逾王。谢公双屐嵇公琴,明哲胡为异霄壤。
步兵臧否吾所师,柴桑三径嗟无资。当时一官不自保,百代声华擅文藻。
译文:你难道没有看到阮籍吗?他眼中的白眼让天空都显得模糊不清。你难道没有看见陶渊明吗?他戴着破帽子在东边的篱笆下过滤出自家酿造的美酒。五斗米的俸禄还不如回到故乡隐居,我在这里高歌长啸,兴趣和心情超过了王戎。谢安和嵇康都是我的老师,他们的聪明才智与那些高官厚禄的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我虽然曾经当过官员但是并没有保住自己的职位,现在我已经无法再继续写文章了,百世之后我的名声和才华也比不上晋朝的谢安、嵇康。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晚年退居柴桑时所作,表现了他在仕途上的失意以及对于官场生活的厌倦,表达了他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首句点明了主题——阮籍。“君”字起兴,引出下文对阮籍的评价。第二句点明了评价的对象——陶渊明。“白眼”是阮籍的代表性格,也是后世人们熟知的典故。第三句以反问语气指出了阮籍和陶渊明的境遇不同。第四句是对两人生活态度的不同进行比较,陶渊明选择归隐,追求的是内心的满足;而阮籍却只是借酒消愁,没有找到真正的快乐。第五句是对两人生活态度的不同进行进一步的阐述。最后两句则是对两人人生价值的比较,陶渊明的人生价值在于他的人格魅力,而阮籍则因为过于自负而导致一生坎坷。整首诗通过对阮籍和陶渊明的比较,表达了诗人对陶渊明的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