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叶银床落井柯,望断关河,肠断关河。年华冉冉去如梭,秋影婆娑,鬓影婆娑。
越女含情竹上歌,娇敛双蛾,愁敛双蛾。芭蕉冷语咽声多,客里风波,梦里风波。
【解析】
这是一道综合性学习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鉴赏。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原诗,理解诗意,体会情感。本题要求分析“越女含情竹上歌”一句的意境及作用。首先读懂诗句,然后结合注释和题目进行分析。从“越女含情”可以联想到古代歌女含情而唱的情景,从“竹上”可以联想到歌声在竹林中回荡的情景;“含情”“竹上”等字眼,营造了幽雅、清冷的氛围,与诗人孤寂凄苦的心情形成了强烈对比。此句的作用是渲染了孤寂凄凉的环境氛围,烘托出词人内心的寂寞愁苦之情。
【答案】
译文:云叶飘落如同银床一般,井边小树上挂着一片秋叶,望断关河。年华匆匆如梭,转眼间又到了秋天,鬓发渐白,秋影婆娑,鬓影婆娑。
越女含情竹上歌,娇敛双蛾,愁敛双峨。芭蕉冷语咽声多,客里风波,梦里风波。
赏析:
此篇是南宋词人辛弃疾被弹劾停职归乡时所作的咏物词。上片写秋日景色,下片抒写作者羁旅之思。
首句写景,云叶如银床般飘落,井边的小树枝头挂着一片秋叶,望断关河。“云叶”,指飘飞不定的落叶;“银床”,用来形容落叶的颜色。这两句写出了作者对秋天景物的观察,也表达了他对故乡的思念,但这种思念之情并未直接表达出来。接下来三句写时间过得飞快,岁月无情。“秋影”指秋天的影子,“鬓影”指的是人的鬓发。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时间的流逝比喻为影子的移动。“冉冉”一词写出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而“去如梭”则形象地表现了时间的流逝之快。这三句写出了时光流逝之快,也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感到无奈的心情。最后两句是全词的主旨所在,也是作者感情的高潮部分。“越女含情”四字,描绘出一个女子含情脉脉的样子。“含情”二字写出了她内心的感情丰富,而“竹上”则写出了她在竹林中唱歌的情景。这里的“竹上”并非真的指竹子上,而是以竹喻人,写出了女子的娇媚可爱。而“含情竹上歌”则进一步渲染了女子含情脉脉的形象,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内心的情感。而“娇敛双蛾”四字,描写出了女子娇媚可爱的面容。这里的“娥”指代的是女性的眉毛,“蛾”则形容眉毛的形状。而“愁敛双蛾”则写出了她忧郁的神情。最后一句“芭蕉冷语咽声多”则进一步渲染了她的忧郁情绪。芭蕉叶子虽然宽大,但却因为天气寒冷而被吹得瑟缩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而“咽声多”则写出了声音的低沉。这里的“冷语”、“咽声”都是描写她的内心情感,而最后一句“客里风波,梦里风波”则表达了她心中的孤独感和无奈感。
此词是一首咏物词,通过对云叶、秋影、井柯等自然景象的描绘,抒发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无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