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峰幽处结茅庐,昼拾荆薪夜读书。
林下日寻高士传,山中老共野人居。
只留子敬青毡在,莫叹虞卿白发疏。
六十年来无一事,仙翁棋局近何如。
九峰樵者
深山隐逸之境,生活哲学体现
- 诗句原文
九峰幽处结茅庐,昼拾荆薪夜读书。
林下日寻高士传,山中老共野人居。
只留子敬青毡在,莫叹虞卿白发疏。
六十年来无一事,仙翁棋局近何如。
- 译文与注释
- 九峰幽处结茅庐:在九峰的幽静之处搭建起简陋而舒适的茅草屋。
- 昼拾荆薪夜读书:白天拾取柴火,夜晚则勤奋读书。
- 林下日寻高士传:在树林之下,每日寻找古代高人的故事和传说。
- 山中老共野人居:在山林之中,与普通的农夫一同生活。
- 只留子敬青毡在:只保留孔子的青毡(指《论语》中的记载)作为学问传承。
- 莫叹虞卿白发疏:不要叹息自己头发变白而事业未成。
- 六十年来无一事:在过去的六十年里,没有做任何事情。
- 仙翁棋局近何如:与隐居的老者对弈,棋局是否如想象中那般精彩。
- 作品赏析
- 此诗以九峰为背景,描绘了一位隐居者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他对知识的渴望和对自然的热爱。
- 诗中通过对比“子敬青毡”和“虞卿白发”,表达了诗人对知识传承的重视以及对生命价值的思考。
- 结尾部分通过与老者对弈,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与对人生真谛的追求。
- 写作背景
- 这首诗可能创作于宋初,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文人士大夫纷纷退隐山林以求自保。
- 胡俨作为当时知名的文人,他的这首诗可能是对这种时代背景下知识分子的生活状态进行了反映和思考。
- 历史影响与评价
- 尽管这首诗的内容看似平凡,但其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和历史意义却是不可忽视的。它反映了古代文人对于知识、道德以及自然和谐共生的追求。
- 在文学史上,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表达方式和深刻的思想内涵,成为了研究宋代文人生活态度和文化精神的重要文献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