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
褰旗独倡勤王义,当轴曾无负国羞。
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
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
诗句逐句释义与赏析
潮遏钱塘王气收,两宫北去竟谁留。
译文: 潮水封锁了钱塘江,帝王之气随之收敛,两位皇后向北而去,究竟谁能留下。
赏析: 此句描绘了一幅历史变迁的画面,潮水象征着国家的动荡,而两位皇后的北行暗示着朝廷的衰落和国家命运的转折。”两宫北去”不仅指皇帝和皇后的迁移,也象征着国家的分裂和混乱。”竟谁留”表达了诗人对于无法挽留这种局面的无奈与悲叹。
褰旗独倡勤王义,当轴曾无负国羞。
译文: 独自高举旗帜倡导勤王,但掌权者从未有负于国家的羞愧。
赏析: 此处诗人通过“独倡”和“曾无”两个词语强调了个体在国家危难时刻的英勇行为。他虽然独自高举旗帜,但实际上是为了号召更多的人加入救亡图存的行动中,体现了一种集体主义精神。”当轴曾无负国羞”则指出那些掌权者,尽管他们身居高位,却并未有过任何可以让人感到惭愧的背国行为,表达了诗人对当时政治人物的评价。
幽愤千年遗涕泪,孤忠七日死拘囚。
译文: 深深的愤慨流传千年,留下了泪水和哀叹;忠诚的生命在七天之内就被拘禁而死。
赏析: “幽愤千年遗涕泪”反映了诗人对历史的深深感慨,这种情感跨越了千年,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孤忠七日死拘囚”则展现了忠诚与牺牲的主题,忠诚的人因为坚持原则而被拘禁致死,凸显了忠诚的价值与牺牲的伟大。
江东十问今犹在,可惜英雄志不酬。
译文: 江东十大疑问至今仍然存在,可惜英雄的理想没有得到回报。
赏析: 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英雄理想的失落感和遗憾之情。”江东十问”可能是指历史上著名的“江东十问”,这些疑问是关于国家前途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诗人感叹英雄的理想虽然存在,但却未能得到实现,这反映了他对当时政治现实的不满和对社会变革的渴望。
结语
通过对胡俨《追挽谢迭山张孝忠诗三首》的分析,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深刻的历史责任感和对国家命运的关切。他的诗歌不仅仅是对过去的回忆,更是对未来的思考和对正义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