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滨浮石势参差,风急秋清出韵迟。
总是虞廷春贡后,不同萧寺夜禅时。
响连月壑蛟龙惧,静答霜林虎豹知。
何处钟声起迢递,分明律吕远相随。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观的诗作,通过对邳州八景之一“岠峰霁雪”的描写,展现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山水画卷。
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释义:
- 水滨浮石势参差,风急秋清出韵迟。
- “水滨浮石”指的是在水边漂浮的石头,形象地描绘了江水的流动和石头的静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 “风急秋清出韵迟”描述了秋风的猛烈和秋天的宁静,以及声音的延迟传递。这里的“韵迟”可以理解为声音传播的速度较慢。
- 总是虞廷春贡后,不同萧寺夜禅时。
- “虞廷春贡”可能指的是古代的一种贡品,这里用来形容秋天的景色和气氛。
- “不同萧寺夜禅时”则表达了与其他寺庙在夜晚修行不同的景象,强调了大自然的独特美。
- 响连月壑蛟龙惧,静答霜林虎豹知。
- “响连月壑蛟龙惧”描绘了山谷中回荡的声音,以及动物听到声音的反应——蛟龙感到害怕。
- “静答霜林虎豹知”则表现了森林中的寂静,以及动物们对这种寂静的感知——它们知道这是夜晚的宁静。
- 何处钟声起迢递,分明律吕远相随。
- “何处钟声起迢递”表达了对远方传来钟声的好奇和追寻。
- “分明律吕远相随”则描绘了钟声清晰可闻,随着距离的增加而逐渐减弱,但仍然跟随在远处,与前面的描述相互呼应。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描绘,展现了邳州八景之一的“岠峰霁雪”的美丽景象。诗人通过对自然环境的细致观察和深刻感悟,将读者带入了一个静谧而神秘的世界。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以及对和谐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