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后关山开王气,雨馀行李带春泥。
鹁鸠啄椹蚕开簇,布榖催耕水没犁。
壁上好诗无客和,井边遗庙有乌啼。
翻思野渡舟横处,只在滁州西涧西。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建所作。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乱后关山开王气,雨馀行李带春泥。
译文:乱世之后,山川恢复了往日的宁静和繁荣。雨后,行李中带着春天的气息和泥土。
关键词注释:乱后,乱世之后;关山,指山川;王气,指王者之气;雨馀,雨后;行李,行旅的行李;春泥,春天的泥土。
赏析:诗的前两句描绘了战后关山重新焕发生机的景象。”乱后”二字点明了时间背景,暗示了战争给国家造成的破坏以及战后的恢复过程。”关山”则是指那些历经战火而依然屹立的山川。”王气”一词通常用来形容帝王出世或即位时天地间出现的一种祥瑞之兆,这里可能暗含了诗人对于国家未来的美好期望。”雨馀”则是指战争结束后的一段时间,雨水使得泥土湿润,象征着新的开始和生命力的复苏。”行李带春泥”则形象地描绘了战争过后人们的行囊中充满了春天的气息,暗示着和平的回归和生活的重新开始。整首诗通过描绘战后关山的景色和人们的生活状态,表达了诗人对于国家和平与人民安宁的向往。鹁鸠啄椹蚕开簇,布榖催耕水没犁。
译文:布谷鸟在田间啄食桑葚,农民们开始忙碌地耕种,水淹没了耕作用的犁。
关键词注释:鹁鸠,布谷鸟;椹,桑葚;蚕开簇,指农民们在田间劳作的场景;布榖催耕,指布谷鸟在田间啄食桑葚并催促农民耕作;水没犁,指水淹没了耕作用的犁。
赏析:诗的后两句描绘了农民们忙碌的农耕生活。”布谷鸟在田间啄食桑葚”,生动地描绘了田园生活的宁静和谐。”催耕”则表现了布谷鸟对农事的关心,它们不仅啄食果实,还鼓励农民开始耕作。”水没犁”则形象地描述了春雨带来的滋润,使得原本被水淹没的犁铧重新露出水面。这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展现了农民们的辛勤劳作和对丰收的期待。整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农村的生活场景,表达了诗人对于农民辛勤劳动和丰收的喜悦之情。壁上好诗无客和,井边遗庙有乌啼。
译文:墙上的好诗没有客人来吟咏,井边的遗庙却有乌鸦在啼叫。
关键词注释:壁上好诗,指墙上的好诗;无客和,没有人来吟咏;客和,指客人和同伴;井边遗庙,指井边的遗留下来的古庙;乌啼,指乌鸦的啼叫声。
赏析:诗的后两句描绘了古庙的寂寞景象。”壁上好诗无客和”,意味着墙上的好诗无人欣赏,无人吟咏,反映出诗人内心的孤寂和失落。”井边遗庙有乌啼”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古庙虽然废弃但乌鸦仍在其中栖息,显得更加凄凉和孤独。这两句通过对古庙的描写,传达出了诗人对于美好事物的惋惜和对过去时光的怀念。整首诗通过对比的手法展现了诗人的情感世界,表达了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对现实孤独感的感慨。翻思野渡舟横处,只在滁州西涧西。
译文:回想起野渡上曾经停泊船只的地方,那里只是滁州西涧的西边。
关键词注释:野渡舟横处,指野渡上曾经停泊船只的地方;舟横处,船停放的地方;翻思,回顾;思,思考;野渡,指野外的渡口;舟横处,船停放的地方;西涧西,指滁州西涧的西边。
赏析:诗的最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回忆和感慨。”翻思野渡舟横处”,诗人回忆起曾经在野渡上停泊船只的情景,那是一段美好的回忆。”只在滁州西涧西”则强调了这种回忆只是存在于想象中的美好瞬间,无法真正重现。整首诗通过对回忆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于过往经历的怀念和感慨,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美好生活的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