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学旧辟雍,中有岐阳鼓。
古今所闻十,左右各惟五。
离离大星陨,兀兀坏云补。
累累营灶减,落落阵沙聚。
质若切玄玉,制若覆冷釜。
气若镕五金,文若断钗股。
孤峰割秋瘦,千花摺春妩。
森严列戈矛,尔雅冠章甫。
厓冰溜静悬,海暖浪掀舞。
催辀半折轴,败舫或遗橹。
小龙彭蠡归,大鹏扶摇举。
断苔明翠锦,古墨渍润础。
思昔委秦郊,雷电惊草莽。
耒牛砺其角,凿臼加以杵。
幸今依圣宫,星日照廊庑。
圭璧逊其光,俎豆与之伍。
脱非天意怜,或是明神祜。
深檐白昼永,老屋祥鸾翥。
晴连画戟阴,冷湿宫墙雨。
诸生获讲解,髦士资训诂。
启钥烦竖阍,碑本利商贾。
韦辞表姬周,韩语怀李杜。
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
纷纭欧苏作,诘屈韦郑谱。
虽靡定仿佛,讵非慕隆古。
鲰生千载下,匏系三江浒。

这首诗的原文是:

北平学观石鼓,郡学旧辟雍,中有岐阳鼓。    
古今所闻十,左右各惟五。    
离离大星陨,兀兀坏云补。    
累累营灶减,落落阵沙聚。    
质若切玄玉,制若覆冷釜。    
气若镕五金,文若断钗股。    
孤峰割秋瘦,千花摺春妩。    
森严列戈矛,尔雅冠章甫。    
厓冰溜静悬,海暖浪掀舞。    
催辀半折轴,败舫或遗橹。    
小龙彭蠡归,大鹏扶摇举。    
断苔明翠锦,古墨渍润础。    
思昔委秦郊,雷电惊草莽。    
耒牛砺其角,凿臼加以杵。    
幸今依圣宫,星日照廊庑。    
圭璧逊其光,俎豆与之伍。    
脱非天意怜,或是明神祜。    
深檐白昼永,老屋祥鸾翥。    
晴连画戟阴,冷湿宫墙雨。    
诸生获讲解,髦士资训诂。    
启钥烦竖阍,碑本利商贾。    
韦辞表姬周,韩语怀李杜。    
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    
纷纭欧苏作,诘屈韦郑谱。    
虽靡定仿佛,讵非慕隆古。    
鲰生千载下,匏系三江浒。    

下面是逐句解释:

1. 这首诗的标题是《北平学观石鼓》;    
2. “郡学旧辟雍,中有岐阳鼓。”描绘了郡学中的辟雍和岐阳鼓的情景;    
3. “古今所闻十,左右各惟五。”表示历史长河中听到的故事数量有十条,每面墙上只有五个;    
4. “离离大星陨,兀兀坏云补。”描写了天空中一颗颗大星陨落,而乌云却像被补好了一样;    
5. “累累营灶减,落落阵沙聚。”形容灶台和沙地的数量在减少,但沙地上的战旗聚集起来;    
6. “质若切玄玉,制若覆冷釜。”比喻石头坚硬如切玄玉,锅盖厚重如覆盖冷釜;    
7. “气若镕五金,文若断钗股。”形容气势如同熔合五金,文笔则像断了的钗股;    
8. “孤峰割秋瘦,千花摺春妩。”描绘了秋天的山峰被砍削得更加纤细,春天的花朵也显得娇美迷人;    
9. “森严列戈矛,尔雅冠章甫。”形容森严排列着兵器,高雅地穿着礼服;    
10. “厓冰溜静悬,海暖浪掀舞。”形容海浪在阳光下闪烁,海风拂过沙滩;    
11. “催辀半折轴,败舫或遗橹。”形容战车的半截车轴被折断了,船可能只剩下船尾的桨了;    
12. “小龙彭蠡归,大鹏扶摇举。”形容彭蠡湖上的小龙归来,大鹏展翅高飞;    
13. “断苔明翠锦,古墨渍润础。”形容苔藓斑驳如翠绿的锦绣,墨汁渗进石阶上;    
14. “思昔委秦郊,雷电惊草莽。”回忆起过去秦始皇的疆域,雷霆震撼草木丛生之地;    
15. “耒牛砺其角,凿臼加以杵。”描述用犁牛磨利其角,用石臼舂米的场景;    
16. “幸今依圣宫,星日照廊庑。”庆幸如今生活在圣王宫殿之下,星星照耀在廊房之间;    
17. “圭璧逊其光,俎豆与之伍。”形容圭璧的光芒虽然逊色于俎豆,但两者并列无分上下;    
18. “脱非天意怜,或是明神祜。”如果不是为了上天的怜悯,那也许是神明的恩泽;    
19. “深檐白昼永,老屋祥鸾翥。”形容深屋中白昼永远,老屋中祥瑞的鸾鸟振翅飞翔;    
20. “晴连画戟阴,冷湿宫墙雨。”形容晴朗的天空与画戟的影子相连,冷湿的宫墙下细雨蒙蒙;    
21. “诸生获讲解,髦士资训诂。”学生们获得了详细的讲解,学者们也借此得到了教诲;    
22. “启钥烦竖阍,碑本利商贾。”开启大门时需要敲敲门闩,碑文原本有利于商人交易;    
23. “韦辞表姬周,韩语怀李杜。”使用华丽的辞藻来赞美姬周之治和对李杜的怀念;    
24. “雄章迭铿鍧,遗恨寄酸楚。”雄壮的文章声震四方,遗憾之情寄托在悲伤的诗句中;    
25. “纷纭欧苏作,诘屈韦郑谱。”纷繁复杂地讨论欧苏之作,诘屈聱牙地模仿韦郑的风格;    
26. “虽靡定仿佛,讵非慕隆古。”尽管难以确定其确切含义,但这难道不是对古代文化的一种向往吗?    
27. “鲰生千载下,匏系三江浒。”自嘲为一个微不足道的人,如同匏瓜挂在江边;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于古代文化遗产的敬畏之情以及对于自然景色的赞美。通过描绘景物、叙述历史、抒发情感等手法,使得整首诗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感染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