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识林居士,角巾老不妨。
文章馀琬琰,山水借声光。
老鹤迎人立,疏梅作意香。
谁言傍修竹,配食水仙王。
【注释】
谒:拜见。孤山林和靖处士祠:林和靖即林逋,北宋杭州钱塘人,字君复,世称“林和靖”,以隐逸闻名。和靖居处幽雅,种梅养鹤,自号梅妻鹤子。宋太宗曾赐谥号“和靖先生”。他一生不慕名利,隐居西湖孤山。
【赏析】
此诗为颂扬林逋隐逸生活的佳作。全诗四句,每句七言,共28字,结构匀整。前两句写诗人与林逋的交往,点明其身份地位;第三、四句赞颂林逋文章高洁,山水有声;后两句赞美林逋的人品。最后一句“配食水仙王”是说林逋与水仙一样清高脱俗。
首联写诗人与林逋相知甚深。“识”,了解,认识。“居士”,对林逋的尊称。这二句的意思是:我与林逋相识已久,他头戴角巾,虽显老态,但并不妨碍他做一名隐士。这二句中,“不识”一词,既表明了诗人对林逋的敬慕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林逋的亲近之意。
颔联写林逋文章高洁,山水有声。“余”,通“馀”,还有。“琬琰”,美玉,这里指文章之美。“声光”,指山水之美。这二句的意思是:我的诗文之美如美玉一般,而山水之美也像音乐一样悦耳动听。这二句中,“声光”一词用得极好,既表现了山水之美,又表现出山水之声,把山水之美写得生动形象。
颈联写林逋人格高尚,待人接物有情有义。“迎”,接待。“立”,站立。“疏梅”,稀疏的梅花,这里指梅花傲雪开放。这二句的意思是:林逋迎接我们的到来,他站在老鹤旁,而梅花在风中散发出阵阵清香。这二句中,“迎”字用得极好,它既表现了林逋的热情好客,又表现出林逋的风度高雅。
尾联写林逋人品之高远。“谁”,疑问词。“修竹”,修长的竹子,这里指竹林。“水仙王”,传说中神仙名,这里指水仙花。这二句的意思是:谁能说他与修竹相比呢?他就像水仙一样高超脱俗。这二句中,“谁”字用得好,它既表示出对林逋人品的高远之仰,又表示出对林逋的敬重之情。
全诗语言简练,意境优美,是一首颂扬隐士林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