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屋东林下,市鏖回不闻。
疏花寒照雨,老树暝巢云。
摩诘元非病,懒残不忌荤。
茅檐兀坐处,万物自芸芸。
注释:
结屋东林下,市鏖回不闻。
在东林寺的山脚下结了一间小屋,市嚣的声音已经听不见了。
疏花寒照雨,老树暝巢云。
稀疏的花朵在寒冷的雨水中照耀着,老树在夜色中安静地栖息在乌云上。
摩诘元非病,懒残不忌荤。
杜甫曾经说过:“吾衰竟谁怜?”我老了应该没有人来怜惜吧?
茅檐兀坐处,万物自芸芸。
我在茅草屋檐下闲坐时,一切都显得那么美好和生机勃勃。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于公元763年(唐肃宗至德二载)冬,在洛阳东林寺所写。全诗以记游为题,却无一字直接描写景,只从诗人的主观感觉出发,用白描手法把诗人所见、所感、所想都表达出来,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第一句“结屋东林下”点出题旨,表明诗人是在东林寺结庐而居。这一句看似平淡,实则有深意。诗人之所以要结庐东林,是因为那里风景优美,环境幽静。同时,东林寺又是唐代名僧惠能(六祖)的道场,是佛教圣地之一。在这里结庐,可以远离尘世的喧嚣,潜心修禅,求得内心的宁静。诗人通过这一句话,为我们描绘出一个幽静、清雅的佛门胜地。
第二句“市鏖回不闻”,则进一步展现了东林寺的幽静。这里的“鏖”字,原指嘈杂的声音,这里借指热闹的市集。诗人在这里表达了他对世俗繁华的厌倦,以及对心灵净土的向往。这种向往并非出于对名利的追求,而是源于对内心世界的探索和追求。诗人在此处表达了一种超脱俗世、追求心灵宁静的生活态度。
第三句“疏花寒照雨”,“疏花”指的是稀疏的花蕾,“寒照雨”则描绘了一幅风雨交加的景象。诗人通过对这两句的描写,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同时,这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寂寞。因为只有在风雨交加的环境中,才能感受到生活的艰辛和不易,也更能体会到人生的酸甜苦辣。
第四句“老树暝巢云”,则是通过写老树栖宿云霄的情景,来比喻诗人自己虽已年老体衰,但仍然保持一颗赤子之心,不惧世事沧桑,依然坚守信念。
整首诗以记游为题,但并无一字直接描写景物,只通过诗人的主观感受和内心体验,将东林寺的美景和自己的心情完美地融合在了一起。诗人通过这首诗,表达了对生活的态度和追求,同时也展示了自己的才华和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