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石生寒霭,残林带晚曦。
松凉供睡稳,山静与诗宜。
入洞随猿迹,登崖割蜜脾。
朅来天壤内,此地可栖迟。
【注释】
石林:即石林风景区,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是著名的风景旅游区。
生寒霭:生出寒冷的云雾。
残林带晚曦:残留的树林被傍晚的阳光照射着。
松凉供睡稳:松树凉爽宜人,让人安眠安稳。
山静与诗宜:山静谧幽深,适宜作诗。
入洞随猿迹:进入洞穴跟随猿猴的踪迹。
割蜜脾:摘取蜂蜜。
朅来:归来之意。
天壤内:宇宙间或天地之间。
栖迟:居住、停留。
【赏析】
《石林》是唐代诗人李白于开元十三年(725)游历石林时所写。此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议论,全篇以景结情,意境深远,语言流畅,富有音乐美。
“乱石生寒霭”一开头就描绘出一幅苍茫浑厚的图景:在一片莽莽苍苍的乱石中,弥漫着薄雾,给人一种阴冷的感觉。这两句描写了石林景色中的自然景观,表现了作者对石林景色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第二联“残林带晚曦”、“山静幽深”,描写了石林的自然景观,也表达了诗人的情感。这里,诗人运用了“带”这个动词,形象地描绘出了夕阳西下的情景,使人仿佛看到了一幅美丽的画卷。同时,“山静幽深”也表现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
接下来三联“入洞随猿迹”、“登崖割蜜脾”,则是诗人亲身体验的结果。他深入洞穴,跟随猿猴的踪迹;攀登悬崖,摘取蜂蜜。这些经历使他更加深入地了解了石林的美丽景色,同时也激发了他创作的热情。
最后两句“朅来天壤内,此地可栖迟”,则是诗人抒发了自己的感慨。他认为自己虽然身处天壤之别的地方,但是在这里却可以安居乐业,享受生活。这里的“栖迟”一词,既可以理解为居住,也可以理解为停留、休息。整首诗通过描绘石林的自然风光和诗人亲自体验的经历,表达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之情,同时也展现了他的才华和勇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