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望晴烟破暝幽,湖天滟滟月初浮。
旋携斗酒呼邻父,小有蔬盘上钓舟。
笛咽水龙中夜冷,杯摇河影万山秋。
人间回首悲何事,欲览清光最上头。
辛未中秋携张逸人僧龙玉升显东明西湖泛月吹笛饮酒登望湖亭扶醉漫兴
一望晴烟破暝幽,湖天滟滟月初浮。
旋携斗酒呼邻父,小有蔬盘上钓舟。
笛咽水龙中夜冷,杯摇河影万山秋。
人间回首悲何事,欲览清光最上头。
【注释】
- 辛未:即宋孝宗淳熙十五年(公元1188年),诗人时为浙西转运判官。中秋: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传统的佳节之一。
- 携:带领、携带。
- 张逸人:张元干,字幼安,号芦川居士,南宋抗金名将张俊之孙,以词著称于世,与陆游、刘过、陈亮齐名,世称“南宋四大家”。他为人豪爽磊落,一生坎坷不平,晚年隐居吴门(苏州)西湖之滨。
- 僧龙玉:僧人名。
- 东明:即今山东东明县,位于山东省西南部,是古代著名的运河城市,也是历史上重要的文化中心。
- 西湖:指今天的杭州西湖,中国著名湖泊之一,以其美丽的风景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
- 滟滟:形容波光荡漾的样子。
- 斗酒:古代容量单位,相当于现在的十升。
- 蔬盘:用蔬菜做成的盘子。
- 水龙:指江上的船只。
- 河影:指月亮在水中的倒影。
- 万山秋:形容景色美丽,秋天的山景如画。
- 清光:指月光。
【译文】
一望晴空烟雾散尽,远处的湖面在夜色中泛着微光。我立刻带着几斗美酒招呼邻居家的人,他们送上了新鲜的蔬菜做成的菜盘和渔船。夜晚中吹笛声悠扬,如同水龙一般寒冷而凄凉;酒杯在水面上轻轻晃动,映照出万山的倒影,秋天的景象让人感到格外的凄凉。人们在人间回首往昔,心中不禁感叹为何会有这么多悲伤的事情,想要在这美好的月光下尽情地享受美景吧。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人在中秋节之夜独自在西湖边饮酒、赏月、吹笛、品茶的场景。诗中的景物描写生动形象,情感真挚深沉,充满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
首句“一望晴烟破暝幽”,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美丽的画面。诗人站在湖边,眺望远方的天空,只见晴空万里,烟雾渐渐消散,湖面上泛起了微光。这一句不仅描绘了中秋之夜的美景,也预示着诗人即将展开的活动——泛舟赏月。
诗人转向自己的内心世界。他在船上举起酒杯,邀请邻居家的人一同欣赏这美丽的夜景。这一举动既展现了诗人的豁达胸怀,也反映了他对友情的珍视。接着,诗人又拿起笛子,吹奏起一曲优美的曲子。这音乐似乎在诉说着他内心的忧郁,又仿佛在表达他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在月光的映衬下,湖面上的景物显得格外清晰。诗人看着水中的倒影,感叹人生的无常。这一句不仅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也反映了他对美好时光的留恋。
最后一句“人间回首悲何事,欲览清光最上头”,诗人再次回到自己的内心深处。他感叹人间的种种琐事让他感到悲伤,想要在这美好的月光下尽情享受生活的美好。然而,他深知这一切都只是短暂的美好,于是决心要珍惜每一刻的快乐时光,不留遗憾。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沉的情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百态的感慨。同时,它也提醒人们要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时刻,不要错过人生中的美好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