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叶满林吹乱红,秋光半在山寺中。
老衲迎门解幽事,一见呼我长髯公。
薰炉相对坐中夕,松声泉韵何冲融。
独鹤隔竹向人立,欲鸣未鸣幽意同。
气酣日落豪思发,诗成三绕青桂丛。
造物小儿玩人世,俯仰何必悲无穷。
布袍斗笠自高格,狂歌醉叫惊山翁。
归来明月散林影,驴背仰啸秋山空。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游山寺时所见到的秋景,以及与僧人的一段交往。诗中用笔细腻,写景状物逼真,富有情味。首联写秋色,以动衬静;颔联写僧房,以静衬动,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一幅深山古刹幽雅宁静的画面。颈联写夜宿山寺时所见,又从静处着笔,写松声泉韵,更衬托出人世的纷扰。尾联抒发感慨,表明自己虽身处尘世间,但心志高洁,豪情满怀,决不为世俗所累。全诗意境深远,韵味十足。

【注释】

跨驴:骑着驴子。

西山:在今北京西郊,有天竺、灵光等寺。

天竺寺:在西山。

秋叶满林吹乱红:指秋天树叶落尽后地上堆积的落叶。

半在:一半在。

老衲:僧人之通称。

解幽事:解释佛学上的事。

长髯公:指诗人自比。

薰炉:香炉。

坐中夕:坐于室内之中。

松声泉韵何冲融:形容松风泉水之声清越悠扬。

独鹤隔竹向人立:一只仙鹤隔着竹林向人鸣叫。

欲鸣未鸣幽意同:想叫却没叫出来的意味和心境相同。

气酣:酒喝得痛快。

青桂丛:青翠的桂花树。

造物小儿:大自然的儿童。

俯仰:低头和抬头。比喻进退。

布袍斗笠:穿布衣戴斗笠,是隐士的装束。

高格:高尚的品格。

狂歌醉叫:纵情放歌痛饮。

惊山翁:《列子·黄帝》中有“伯牙鼓琴遇知音,方鼓琴而志在登高山,钟期(即俞伯牙)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山。”’后人遂以“伯牙”为知音的代名词。

散林影:月光映照在山林的影子里。

驴背仰啸:坐在驴背上仰天长啸。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