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侯意气天下无,惠我宝剑来昆吾。腰间斜解虎头绶,鱼皮缠鞘苍波粗。
铸炼自是神明力,欧冶已死风胡徂。泰山为砥作平地,东海出淬苍鳞枯。
星迎宝锷孤光动,赤帝篆文留其肤。天地相视忽改色,树木惨怛风号呼。
空山日暮熊兕走,蛟腾鲸骇翻江湖。黄云古垒结不散,寒䲭啸雨愁荒芜。
忆昨边烽接天起,关城不守失边鄙。天子忧惶费经理,今虽扫逐犹未已。
国无守臣国之耻,刘侯刘侯莫轻拟。元也关中豪杰士,只今契会风尘里。
酒酣击剑哀歌起,扬眉结义从此始,万里同行报天子。

我们来逐句分析这首诗:

  1. 诗句:按察使刘元瑞惠宝剑歌
  • 译文:刘元瑞的按察使职位上得到了一柄剑。
  1. 注释:按察使,官名,是明朝地方最高监察长官,相当于后来的省长。

  2. 赏析:此诗通过描述刘元瑞得到宝剑的过程,表达了他的豪情壮志以及对国家的忠诚和责任感。

  3. 诗句:刘侯意气天下无,惠我宝剑来昆吾。腰间斜解虎头绶,鱼皮缠鞘苍波粗。

  • 译文:刘公的气概让天下无人能敌,赐给我这把宝剑来自昆仑山。腰间斜解着象征权威的虎头绶带,鱼皮缠着象征着尊贵的剑鞘,在苍茫的大海上显得粗犷。
  • 注释:昆吾,传说中的地名,这里指昆仑山。
  1. 赏析:诗人通过描绘宝剑的外观和象征意义,展现了刘元瑞作为一位英雄人物的形象。

  2. 诗句:铸炼自是神明力,欧冶已死风胡徂。泰山为砥作平地,东海出淬苍鳞枯。

  • 译文:锻造这柄宝剑需要神奇的力量,但欧冶子已经去世,风胡人不再铸造。如同泰山磨刀石一样坚硬,而东海水淬火后使得宝剑上的鳞状花纹变得干涸。
  • 注释:欧冶子,春秋时期的著名巧匠,擅长铸剑。
  1. 赏析:此部分描绘了宝剑制造的过程,体现了工匠们精湛的技艺和对宝剑材质的理解。

  2. 诗句:星迎宝锷孤光动,赤帝篆文留其肤。天地相视忽改色,树木惨怛风号呼。

  • 译文:星光闪烁间宝剑的刃锋闪耀着孤独的光芒,赤帝的篆文留在它光滑的表面。天地之间仿佛都因宝剑的出现而改变了颜色,树木也感到悲伤哀鸣。
  • 注释:赤帝,古代传说中掌管南方火德的神祇。
  1. 赏析:通过描写宝剑的光芒和周围环境的变化,表现了宝剑的威严和影响力。

  2. 诗句:空山日暮熊兕走,蛟腾鲸骇翻江湖。黄云古垒结不散,寒䲭啸雨愁荒芜。

  • 译文:在空旷的山岭上太阳即将落山,野兽们惊慌失措地奔跑。大江大湖中龙腾蛇跃,掀起滔天巨浪。黄云笼罩着古老的堡垒依然屹立不倒,寒鸟哀啼着带着雨水冲刷的凄凉景象。
  • 注释:熊兕(sì),指野兽。
  1. 赏析:这部分描绘了一幅壮丽的自然景观画面,反映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赞叹和对战争破坏的惋惜。

  2. 诗句:忆昨边烽接天起,关城不守失边鄙。天子忧惶费经理,今虽扫逐犹未已。

  • 译文:回想以前边疆烽火连天而起,关城失守导致国家边疆受到威胁。天子因此而忧心忡忡、焦虑不安,即使现在将敌人击退仍感不安。
  • 注释:边烽,古代边防哨所设置的烽火台,用于传递军情。
  1. 赏析:诗人通过回忆过去的战乱和国家的动荡,表达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国家安定的期望。

  2. 诗句:国无守臣国之耻,刘侯刘侯莫轻拟。元也关中豪杰士,只今契会风尘里。

  • 译文:如果一个国家没有忠诚可靠的大臣,那将是国家的耻辱。刘侯啊,您是关中的豪杰之士,如今应该在风尘中与我有共同的目标。
  • 注释:元也,即元也关中豪杰士,是对刘元瑞的尊称。
  1. 赏析:最后两句强调了刘元瑞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他与诗人之间的友谊和共鸣。

这首诗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和生动的意象,展现了刘元瑞的英雄形象和他的抱负与情感。同时,通过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描绘,表达了对和平与安宁的向往和对国家命运的关注。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