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门喧嶂雨,书案扑林霏。
远阵久奔放,空丝俄细微。
黄鹂喑却语,白鹭止还飞。
晚色应无定,浮云误作归。

诗句释义

1 柴门喧嶂雨:柴门(指农家的简易木门)旁,因雨水而显得喧闹,山间云雾缭绕。

  1. 书案扑林霏:书桌前,雨水滴落在树叶上,形成了细小的水珠。
  2. 远阵久奔放:远处的阵雨持续不断,雨势汹涌。
  3. 空丝俄细微:空中的雨丝逐渐变得细小,雨势开始减弱。
  4. 黄鹂喑却语:黄鹂鸟因雨声而变得沉默,停止了鸣叫。
  5. 白鹭止还飞:白鹭因为雨天而停止飞翔,选择留在巢中。
  6. 晚色应无定,浮云误作归:傍晚的景色没有固定的形态,就像那飘渺的浮云被风误认为是要回家的一样。

译文

柴门旁山雾弥漫,书桌前雨丝轻洒。
远处阵雨持久猛烈,空中细雨逐渐消失。
黄鹂因雨声沉寂无声,白鹭在雨中静止不飞。
傍晚景色变幻莫测,如同浮云被风误引。

赏析

这首诗以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动态的自然画面。诗人通过观察自然界中的雨景变化,捕捉到了雨水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独特景象。

  • 首句“柴门喧嶂雨”,开篇即用“喧嶂雨”形容雨声和烟雾交织的景象,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
  • 第二句“书案扑林霏”,通过描述书桌前雨点打在树叶上的细腻感觉,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细节的敏感捕捉能力。
  • 第三、四句“远阵久奔放,空丝俄细微”,则描绘了雨势从猛烈到缓和的变化过程,反映了自然界的无常和变化多端。
  • 第五、六句“黄鹂喑却语,白鹭止还飞”,进一步丰富了诗的内涵,通过动物的行为描写,增添了诗意的层次感。
  • 最后两句“晚色应无定,浮云误作归”,则是诗人对自然景物变化无常的哲理思考,既富有诗意又富有哲思。整体而言,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细腻的笔触,生动地展现了自然界的美景和诗人的感受,是一首具有高度艺术成就的作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