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珠峰顶危亭角,邂逅高僧失垢氛。
便启轩窗临绝壁,还留宾客坐层云。
檐端优钵千香树,肘后楞伽几卷文。
谩说空门无系著,也须携手惜轻分。

【注释】

  1. 游钟山:游览钟山。钟山,在今南京市西北。过宝珠峰顶西轩:游历到宝珠峰顶上的亭子(西轩)赠给浙僧慈隐。
  2. 邂逅:偶然相遇或不期而会。高僧:指僧人。失垢氛:消除了尘俗之累。
  3. 便启轩窗临绝壁:立刻打开窗子,面对着悬崖峭壁上的绝景。
  4. 还留宾客坐层云:还让客人坐着观赏层层云彩。
  5. 优钵:梵语“阿罗婆”的省称,意为莲花。千香树:指寺院中栽种的香木。楞伽:佛经名。几卷文:指佛教经文。楞伽经,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经典之一,共七百卷。
  6. 谩说:空谈、随便说说。系著:牵挂、挂念。
  7. 也须:必须。携手:一同手挽着手。惜轻分:珍惜难得的缘分。
    【赏析】
    本诗为送别之作,作者与友人同游钟山,游毕至西轩,即席赋诗,以慰劳顿。全诗四句,写景抒情,浑然一体;叙事有序,层次分明。
    开头两句是写诗人游钟山经过宝珠峰顶时,偶遇一位高僧,两人一见如故,十分投缘。这两句是叙事。“邂逅”二字点明了这次相逢的时间、地点和人物,突出了一个“遇”字,把诗人的心情表现得极为传神。“失垢氛”三字,是说与高僧相见之后,他心中的尘垢全都消失无遗。“失垢”,犹言去垢,是佛教语。“垢”,这里指人的烦恼和世俗的名利之心,“无尘氛”,即心无杂念,心境清净,这是佛教徒所追求的最高境界,也是诗人自己向往的境界。
    中间两句是对前面“邂逅”一词的具体化,是写与高僧相别的一幕。“便启轩窗”是说诗人打开轩窗,面对绝壁,观赏那千姿百态的奇景。“还留宾客”则承上启下,既写出自己对朋友的深情厚谊,又表现出诗人的谦逊有礼,好客之情。“坐层云”是说让朋友在层云缭绕的绝壁之上坐一会儿,以便更好地领略千姿百态的自然风光。
    下面两句是写诗人与高僧分手时的感慨。“檐端优钵千香树”,是写寺院里栽种了许多香气扑鼻的香木,诗人想借来供高僧坐禅之用。“肘后楞伽几卷文”,是说寺院里的经书很多,其中有《楞伽经》这样的大乘佛教重要经典。这两句既是实写,也是虚写。从实处看,诗人是借寺院中的优钵树和经书来表示自己对高僧的一片心意。从虚处看,诗人借此表达出对佛教经典的尊崇和对佛法的信仰。“楞伽”是佛经中的一类著作的名称,它的内容非常丰富,包括许多关于宇宙人生的哲理、道德规范以及修行方法等等。诗人在这里借代《楞伽经》,表明他对高僧的一片诚心和对佛法的信仰。
    末两句是全诗的总结,也是写诗人送别高僧时的感概。这两句是虚写,但并非漫谈,而是寓情于景,寄意深长。“谩说空门无系著”,意思是说佛教虽然不讲世间名利,却也不是完全超脱尘世,没有牵挂的。因为佛门中的弟子们也要为佛法的传播付出辛勤的努力。因此,即使他们可以摆脱世间的一切烦恼和束缚,但仍然需要珍惜难得的缘分,互相扶持,共同前行。“也须携手惜轻分”,则是说既然我们都是佛教的信徒和实践者,那么就应该像手拉手的朋友那样相互扶持、共同前进,不要等到失去了这个难得的机会才后悔莫及啊!
    这首诗通过叙述一次偶然相逢并分别的经历,深刻地表现了诗人对佛教教义的崇敬和对友情的重视,以及他对人生哲理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