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
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可还。
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
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闲。

【赏析】

《法相寺看活石》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诗作。此篇以写景为主,借石写人。作者在法相寺中看到一座石头活灵活现,栩栩如生,于是联想到自己与这石头一样,也是被贬谪到此地,虽然不能像石那样动、像石那样静,但同样也受着命运的摆布,被贬到这里。所以诗中用“分叶簇青山”形容石头的形状。

首联“莲花不在水,分叶簇青山。”,诗人通过观察,发现山石上布满了绿色的苔藓,这些苔藓犹如盛开的莲花,又好似翠绿的叶子。“莲花”二字,不仅写出了苔藓的颜色,更写出了其形态之美。而“分叶簇青山”,则写出了苔藓分布的样子,如同绿叶簇拥着青山,生动地表现出山石的形态之美。

颔联“径折虽能入,峰迷不可还。”,诗人继续描写山石的形态之美。这里用“径折”来形容山石的曲折,用“峰迷”来形容山石的迷蒙。虽然山路曲折,但山石的形态之美让人无法忘怀;虽然山峰迷蒙,但山石的形态之美却让人无法忘怀。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山石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坎坷的感慨。

颈联“取蒲量石长,问竹到溪湾。”,诗人进一步描写山石的形态之美。这里用“蒲”字来形容山石的形态,用“竹”字来形容溪水的流向。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山石的形状和大小,又写出了山石与溪水的关系。同时,这也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

尾联“莫怪淹斜日,明朝恐未闲。”,诗人总结全篇。这里用“斜日”来形容时间,用“未闲”来形容心情。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又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

整首诗通过对山石形态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赞美之情。同时,这首诗也通过描绘山石的形态,抒发了诗人自己的情感和心境。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