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城畔女郎身,曾将罗袖障胡尘。
半岩竹泪犹啼月,一水菱花解照人。
那取稿砧还破镜,只持完壁碎强秦。
江天风雨来何急,似觉诗成泣鬼神。
诗句解释:
- 凊风岭:地名或山名,位于赤霞城之畔。
- 女郎身:描述的是一位女子,可能是诗中的主要角色之一。
- 曾将罗袖障胡尘:用罗袖子挡住胡人的尘土,形容女子对外界的防护或保护自己的行为。
- 半岩竹泪犹啼月:描述的是竹子在月光下仿佛流泪,形象生动。
- 一水菱花解照人:形容水中荷花的美丽,比喻女子的美丽。
- 那取稿砧还破镜,只持完璧碎强秦:这里可能表达了某种决心和牺牲,意味着为了保护重要的事物(如诗稿、镜子等),宁愿自己受到伤害。
- 江天风雨来何急,似觉诗成泣鬼神:描述了江边风雨的突然到来,似乎触动了某种感动,使诗人觉得自己的诗如同鬼神哭泣一般。
译文:
清风吹拂的岭上,
赤霞城的边上,一位美丽的女子身影绰约,
曾经用她柔弱的手臂遮挡住了飘散的沙尘。
半山腰的竹子仿佛在夜雨中低吟,
清澈的溪流映照着洁白的莲花,
宛如美人般绽放。
为何要收起诗稿,割舍镜子,
只为守护那宝贵的诗篇,
即使自己遭受重创也无悔。
江边的风声雨声,来得如此急促,
仿佛我的诗歌感动了天地,
让鬼神为之动容而哭泣。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一个女子的形象,展现了她的坚韧不拔和高洁品质。女子用罗袖遮挡住沙尘,显示出了她的勇敢和智慧;她在月光下流泪,则反映了她内心的悲伤和无助;她手中的诗稿和镜子,象征着她对美好事物的执着追求和保护。
诗的最后一句“江天风雨来何急,似觉诗成泣鬼神”,更是表达了诗人对于诗歌创作的热情和执着,以及他对自己作品的深深珍视。这种情感深深地打动了读者,使他们感受到诗歌的力量和魅力。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古代诗歌的魅力和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