徵君祠庙碧山隈,僧舍中流面面开。
全楚客帆遮浦下,广陵涛色漫窗来。
曝鼋何事当牛触,养鹤翻劳刻石埋。
隔取深泥题不得,空持黄绢立磨厓。

焦山

徵君祠庙碧山隈,僧舍中流面面开。

全楚客帆遮浦下,广陵涛色漫窗来。

曝鼋何事当牛触,养鹤翻劳刻石埋。

隔取深泥题不得,空持黄绢立磨厓。

注释:

焦山:位于江苏省镇江市境内,北临长江,南靠京杭大运河,东临京口,西濒润州,是江南名胜之一。

徵君:指古代隐士或高士。

碧山隈:指青山的弯曲之处,形容山色青翠。

中流:江中水道。

全楚:指整个楚国。

客帆:指来自各地的客船。

广陵:今扬州市一带。

曝鼋:将鼋鱼晒在太阳下。

何事:为什么,做什么事。

当牛触:像牛撞墙一样撞着什么。

养鹤:喂养白鹤。此处指放生。

刻石埋:雕刻石碑,埋在地下。

隔取深泥:从远处取来深泥。

黄绢:黄色的丝绢,这里借指书信。

立磨厓:站立在岩石上磨砺自己的剑。比喻立志报国。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七绝诗。诗人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焦山的美景和历史底蕴,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

第一句“徵君祠庙碧山隈”,描述了焦山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碧山隈,形容山色青翠而优美。这里的“徵君”指的是古代高士、隐士。诗人用“碧山隈”来形容焦山的山水景色,给人以宁静、幽静的感觉。

第二句“僧舍中流面面开”,进一步描绘了焦山的自然景观。这里的“中流”指的是江水中流,而“面面”则表示四面八方都有。诗人通过这个词语,表达了焦山自然风光的壮阔和美丽。同时,也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佛教文化的信仰和崇拜。

第三句“全楚客帆遮浦下”,描述了江面上船只众多的景象。全楚,即整个楚国。客帆,指来自各地的客船。这里强调了焦山作为交通要塞的重要性,以及它对于商业和文化的影响。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航运业的发展程度和繁荣景象。

第四句“广陵涛色漫窗来”,描绘了江面上波涛汹涌的景象。广陵,即今天的扬州一带。这里的“涛色”指的是波浪的颜色。诗人用“漫窗来”来形容江水冲击窗户的情景,给人一种震撼感。这一句不仅展示了焦山的自然景观,也反映了江水的壮观和气势。

第五句“曝鼋何事当牛触”,用了一个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鼋,即鼋鱼。牛触,是指牛撞墙一样撞着什么。这里暗示了诗人对于现实生活的无奈和感慨。他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的追求。

第六句“养鹤翻劳刻石埋”,继续使用典故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养鹤,指喂养白鹤。刻石埋,是指雕刻石碑,埋在地下。这里可能暗指历史上的一些事件或人物。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达了对于历史的怀念和对于现实的反思。

第七句“隔取深泥题不得”,表达了诗人的无奈和感慨。隔取深泥,是指从远处取来深泥。题不得,是指无法书写或者表达自己的意愿。这里可能暗示了诗人对于某些事情的无力和挣扎。

第八句“空持黄绢立磨厓”,用“黄绢”来比喻书信,表达了诗人对于远方亲人的思念之情。空持黄绢,意味着手中只有书信却无法传达自己的心意。立磨厓,是指站在岩石上磨砺自己的剑。这里比喻诗人决心报国、立志立功的决心和志向。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也有对历史典故的回忆和思考。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感受,表达了对历史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