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行游宝剑辉,宁亲彩袖霭庭闱。
西园别饮芙蓉夜,东道谁开燕子矶。
万里江光飞海岱,六朝草色上人衣。
高皇旧事冯谁问,赋得西京雁带归。
诗句原文:
公子行游宝剑辉,宁亲綵袖霭庭闱。西园别饮芙蓉夜,东道谁开燕子矶。万里江光飞海岱,六朝草色上人衣。高皇旧事冯谁问,赋得西京雁带归。
翻译:
送应公子之金陵
公子行游宝剑闪烁光芒,宁亲彩袖在庭院中飘荡。西园夜晚的别宴,燕子矶东边的路途谁家开启?万里江光飞向大海,六朝草色覆盖人的衣裳。高皇旧事谁能解答,赋得西京雁带归来。
注释:
- 宁亲:《诗经·小雅·采蘩》中有“于以宁亲”句,此处借代应公子的母亲。
- 燕山:明徐渭自号青藤居士,故地为浙江山阴,即今浙江绍兴。
- 西园别饮芙蓉夜:芙蓉是荷花,指在西园举行的宴会。
- 燕子矶:位于江苏省南京市下关区,长江大桥南岸。
- 高皇:指朱元璋,明朝的创始人。
- 西京:古地名,这里泛指北方地区。
- 雁带:《文选》注:“张华《博物志》:‘雁足有‘雁’字,因以为名’。”这里指书信。
赏析:
这首诗是明朝诗人徐渭的作品。诗中通过描写送应公子至南京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情感和对其未来的美好祝愿。首句“公子行游宝剑辉”,通过“宝剑”这一意象,不仅点明了公子的身份和气质,同时也暗示了其不凡的才华与地位。接着,诗人描绘了一幅送别的情景,“宁亲綵袖霭庭闱”,表达了诗人对母亲以及亲人的深厚感情。
诗的后半部分转向对自然景观的描写,“西园别饮芙蓉夜,东道谁开燕子矶”,利用“芙蓉夜”和“燕子矶”这些具有江南特色的元素,营造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氛围,同时反映了应公子旅途中的生活情趣。最后一句“高皇旧事冯谁问,赋得西京雁带归”,则巧妙地将主题回归到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上,既体现了诗人对历史的思考,也寄托了他对友人未来的祝福和期望。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既有对友人的不舍之情,也有对未来的期待,体现了徐渭作为诗人的深厚功底和广阔胸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