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白天寒出欲枯,旌旗高卷出名都。
不将竹箭为方物,但学循良似汉儒。
宫阙近闻修五畤,君王自合访双凫。
即如明府生民命,莫对神仙有与无。
注释:
- 霜天日出寒气袭人,旌旗高卷出大名城。
- 不将竹箭比作方物,但学循良似汉儒。
- 宫阙近闻修五畤,君王自合访双凫。
- 即如明府生民命,莫对神仙有与无。
赏析:
首联写张会稽入朝的情景,“霜天日出寒气袭人,旌旗高卷出大名城”,描绘了一幅霜天寒地,旌旗猎猎,出大名城的壮丽画面。这里的霜天、日出、寒气、旌旗、出名城,都是诗人用富有表现力的词语来刻画出张会稽入朝时的景象。“不将竹箭比作方物,但学循良似汉儒”,这两句诗是说,张会稽并不把竹箭当作方物(一种物品),而学习的是循良(指循理守德,有法度,有节操)似汉儒。这两句诗既写出张会稽的谦虚和谨慎,也表达了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
颔联写张会稽入朝后的情况,“宫阙近闻修五畤,君王自合访双凫”,描述了皇宫近处听说修建了五畤(指祠庙或祭坛),君王自然要亲自去拜访双凫(指传说中的大雁)。这两句诗既写出了张会稽的勤政爱民,也表达了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
颈联写张会稽在朝廷上的表现,“即如明府生民命,莫对神仙有与无”。这两句话是说,如果张会稽能够处理好百姓的生活问题,那么他就不会对神仙的存在有任何疑问。这两句诗既写出张会稽的务实,也表达了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
尾联写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即如明府生民命,莫对神仙有与无”,这是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也是全诗的结尾。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张会稽的期望和希望,也表达了诗人对张会稽的赞美和敬仰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