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虫亦藉语言通,细雨黄梅处处同。
近水人家喧鼓吹,隔窗灯火课儿童。
为侬作计无如哑,纵我能听亦似聋。
寸草尺蛇须仔细,莫教花落怨东风。

【注释】

  1. 蛙声:指蛙类发出的声音。
  2. 微虫亦藉语言通:微虫也借声音沟通。
  3. 细雨黄梅处处同:小雨和黄梅雨时,到处相同。
  4. 近水人家喧鼓吹:靠近水边的人家,鼓声、锣声、喧闹声不断。
  5. 隔窗灯火课儿童:隔着窗户,灯光下教孩子功课。
  6. 为侬作计无如哑:为了你,我打算做个哑巴。
  7. 纵我能听亦似聋:即使我听力正常,我也像是聋子。
  8. 寸草尺蛇须仔细:一寸长的草、一尺长的蛇,必须小心谨慎。
  9. 莫教花落怨东风:不要因为花儿凋谢而怨恨东风吹。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在描写了青蛙鸣叫的声响后,又描绘出黄梅时节细雨连绵的情景,接着写了近水的人家,有鼓乐喧哗之声,还有隔着窗户灯火映照下的教儿童诵读的场景。全诗通过这些细节的刻画,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同时也寄寓了诗人自己对于人生态度的一种思考。
    第一句“蛙声”写青蛙,第二句“小雨黄梅处处同”,写雨水与黄梅天,第三句“近水人家喧鼓吹”,写近水的人家,第四句“隔窗灯火课儿童”,写隔着窗户的灯火下,有儿童在读书。这四句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的角度,写出了诗人眼中的一幅幅画面:蛙鸣声声,细雨绵绵,近水人家热闹非凡,灯火通明,有小孩在读书。诗人用这些具体的画面,表现了自己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第五至八句则是写诗人自己的一种想法。诗人说,我决定做个哑巴,如果能够做到,那就算我做了聋子;如果我的听力正常的话,那我就像个聋子一样。这是因为诗人认为,做哑巴比做聋子要好得多。这里,诗人运用了对比手法,以哑巴为参照物,反衬自己的聋子之苦。这种写法,生动形象地表达了诗人对自己处境的反思。
    最后一句“寸草尺蛇须仔细”,是说即使是最细小的东西也要小心翼翼,不要因为小事而抱怨。这既是一种处世哲学,也反映了诗人对生活的感悟。诗人在这里告诫人们,要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要有感恩之心,不要因为一些琐碎的事情而抱怨。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描绘,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同时也抒发了自己对生活的态度和感悟。诗人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向读者展示了一个真实的世界,让读者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丰富。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